字词 | 山亭避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山亭避暑 【原文】: 怕碍清风入,丁宁莫下帘。(1) 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 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 此中有幽致,多取未伤廉。 【原文作者及介绍】: 真山民 真山民,旧传其人自呼“山民”,后有李生乔说他不愧为真德秀之孙。因知其姓真。或说名桂芳,括苍(今浙江丽水)人。或说为宋末进士,但都无确证,大抵是后人揣测之说。《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以为“其诗源出晚唐,短长互见。大抵于黍离麦秀抱痛至深,而安命委时,无一怨尤之语。志超识量,皆不可及。宋代遗民,兹其第一流乎”。有辑本《真山民诗集》。 【译文】: 你如果担心得不到清风的吹拂,那就不要放下你那厚重的窗帘。山河大地到处能够避暑,可总有人喜欢趋炎。敞开胸怀,尽情观赏这竹水相映的无边绿意吧,再畅快地倾听吹起松涛的清风满四檐。这山山水水的清幽景致,能陶铸你美好的情感。 【集评】: 近·陈衍:“此等人不值笑骂,姑借作诗料耳。” (《宋诗精华录》卷四) 今·金性尧:“借避暑以讽刺趋炎附势者,亦是遗民心情的表白。” (《宋诗三百首》第407页) 今·胡守仁:“写景的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趣和襟怀,而且有的地方还寄托了深意,如‘避暑’、‘趋炎’,乃表明自己不降志辱身,与以做贰臣为荣者大异其趣。” (《宋诗鉴赏辞典》第1382页) 【总案】: 前人多以为此诗是讽刺诗,讽刺那些在宋亡以后降元朝做贰臣的人。就诗的前四句而言亦可通。但综观全诗,诗人之用意除讽刺外还有自勉自励之意。这从诗题和后四句即可看出。既题为“山亭避暑”,就决定了诗歌的出发点和归着点都是诗人自身,而不是趋炎附势者;而“竹色水千顷”四句,与苏东坡《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说的是一个道理。据此可知,讽刺并不是这首诗的主调。诗写得清爽自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