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蛀茎蛾tobacco stem borer烟草蛀茎害虫。又名烟草瘿蛾、烟草麦蛾。学名Scrobi-palpa heliopa (Lower)。鳞翅目,麦蛾科。分布于亚洲、大洋洲、非洲;中国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为害红花烟草、香甜烟草及光叶烟草。 成虫体长5.5~7毫米,翅展13~13.5毫米,土黄色。前翅散有黑褐色鳞片,略带银灰色光泽,第五径脉由第四径脉1/4处分出;后翅梯形、灰褐色。雌蛾腹部末端丛毛排列整齐(见图)。卵长椭圆形,表面有粗糙皱纹。末龄幼虫体长10~13毫米,色黄白,胸部稍肥大,虫体多皱褶,第三至第七腹节7毛3根单独着生,第九腹节4、5毛在一毛片上,6毛单独存在。腹足趾钩环形单序,趾钩约14~15个;臀足趾钩单序横带,趾钩约9个。蛹纺锤形,长5~8毫米,棕色,触角伸达翅芽末端内侧,后足伸超翅芽末端。臀棘微小、钩齿状,两侧着生尖端弯曲的刚毛。

烟蛀茎蛾 烟蛀茎蛾在云南南部与烟潜叶蛾混合发生,终年活动,对苗床烟苗为害较普遍。在贵州中部及云南南部年生4个重叠世代。以幼虫、蛹在烟茎秆内越冬,4月间越冬代羽化为成虫时正值早烟移栽。第一代幼虫发生于5~6月,以侵入早烟苗幼茎形成虫瘿为主,受害烟株生长缓慢,叶片肥厚、皱缩或扭曲;叶柄基部受害时,叶片常萎蔫;侧芽受害后也形成虫瘿;少数幼虫在韧皮部蛀食。幼虫期33~59天。第二代幼虫发生于6月下旬~8月下旬,对晚烟为害较重,幼虫期19~42天。第三代幼虫发生于8~9月,幼虫期23~56天。第四代幼虫发生于9月以后,生活在烟杈芽上,幼虫期98~123天左右。成虫白天栖息在烟叶下或杂草中,夜晚活动。有趋向低矮烟株、杈芽产卵的习性,每雌蛾产卵70粒左右,散产在烟叶上,产卵历期3~5天。末龄幼虫化蛹前在为害处向外咬一羽化孔,外面留一层薄膜,在虫瘿内结白色薄茧化蛹。天敌有弯尾姬蜂、马铃薯块茎蛾赤腹姬蜂等;烟叶、烟种收获后,即将茬秆拔除,减少虫源;加强苗床管理,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烟苗移栽时剔除虫苗;成虫盛发期用敌敌畏喷雾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