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六种
职官制度史料。十卷。清孙星衍辑校。孙星衍(1753—1818),字伯渊、渊如,号季述。江苏阳湖(今武进)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进士,授编修,后改刑部主事,历官山东督粮道。因病归故里,先后在钟山书院、诂经精舍讲学。深究经史、文字、音训之学,旁及诸子百家,金石碑版。擅诗文,工篆隶,尤精校勘。一生著有《古文尚书马郑注》、《尚书今古文注疏》、《周易集解》、《平津馆金石萃编》、《寰宇访碑录》及《文稿》等数十种。所刊《平津馆丛书》、《岱南阁丛书》,世称善本。《汉官六种》即为《平津馆丛书》中之一种。
《汉官六种》是东汉时期有关汉代官制仪式六部著作的总称,包括:《汉官》一卷,作者失考;《汉官解诂》一卷,东汉王隆撰,胡广注;《汉旧仪》两卷,又称《汉官旧仪》,东汉卫宏撰;《汉官仪》两卷,东汉应劭撰;《汉官典职仪式选用》一卷,或省称《汉官典仪》、《汉官典职》、《汉官典职仪》,东汉蔡质撰;《汉仪》一卷,吴丁孚撰。其中《汉旧仪》原有《永乐大典》中的《汉官旧仪》一卷,清修四库全书时,定为卫宏所撰,并甄录《补遗》一卷,附于卷尾,孙星衍即据此加以校正,又别作《汉旧仪补遗》两卷。其余各种均早已亡佚,为孙星衍所辑。
《汉官六种》之中,以卫宏《汉旧仪》和应劭《汉官仪》分量最大。据《后汉书·卫宏传》记载:“宏作《汉旧仪》四篇,以载西京杂事。”此书专载西汉一代,以职官制度为主,兼述其他杂事,于皇帝起居、皇后亲蚕、官制职掌、中宫及太子制度、玺绶、二十等爵等都有记载。应劭《汉官仪》原有十卷,记载汉官名称、职掌、俸秩、玺绶制度及其他故事,史称“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式,多劭所立”(《后汉书》卷四十八)。其他各书也均专记两汉的官制和有关的礼仪故事,如《汉官》侧重公卿员吏的人数和品秩,并附记诸郡郡治距京师洛阳的里程,《汉官解诂》“略道公卿内外之职,旁及四夷,博物条畅,多所发明”(《续汉书·百官志》一注),《汉官典职仪式选用》杂记官制及上书谒见礼式。以上六书,都是研究汉代官制仪式重要的资料。由于班固的《汉书·百官公卿表》在记述秦汉官制时,仅列官府之目,而对具体的分职之名记载未详,六百石以下的官吏,其沿革又每漏而不记,令长之下的丞,只记有几丞,而不记某丞之名,晋司马彪《续汉书·百官志》虽较详于职掌,但因其成书较后,在六书中又仅采《汉官解诂》一种,也颇有遗阙,故《汉官六种》作为记载汉代官制仪式原始而较系统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孙星衍将此六种《汉官》从两《汉书》注文及唐、宋类书中加以搜辑整理,所辑之文较多,又详记出处,考辨也颇精当。虽然六书已非完篇,但对研究两汉的各级官僚机构,分官设职的具体情况,以及每一官职的员数、职权、沿革、俸禄等,仍有很大的帮助,可与《汉书·百官公卿表》、《续汉书·百官志》互相参看补充。当然,孙辑也有一些疏失,如仍有衍讹脱漏,错引他书之文的情况,因而使用时仍须比勘其他有关的记载。
初刻为清嘉庆中孙氏《平津馆丛书》本,通行的还有《四部备要》本。1990年中华书局整理出版了孙星衍等辑的《汉官六种》,还集录了元陶宗仪所辑《汉官仪》,四库馆臣所辑《汉官旧仪》,清王仁俊所辑《汉旧仪》、《汉官仪佚文》,书末又附《职官索引》,以便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