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杜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杜宇dù yǔ见“蜀帝魂”。杜甫《杜鹃行》: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李商隐《井络》: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龙。武元衡《送柳郎中裴起居》:望乡台上秦人去,学射山中杜魄哀。 杜宇 杜宇古代帝王传说。见晋常璩撰《华阳国志》卷三蜀志。相传古蜀王杜宇,教民务农,亦号杜主。当时在朱提(今云南昭通)有一女子朱利,游于江原(今四川崇庆东南),宇悦之,纳以为妃。在古郫城(今四川郫县)或瞿上(今四川双流县南)建都。称帝为望帝。望帝自以功德高诸王,于是以褒斜谷道为前门,以熊耳峡、灵关道为后户,以玉垒山、峨眉山为城郭,以岷江、潜水、绵远河、洛水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场,南中为园苑。遇有水灾,其宰相开明氏决玉垒山以除水害。望帝遂委以政事,效法尧舜禅授之义,禅位于开明,隐退西山。到了二月,子鹃(杜鹃)鸟鸣,蜀人悲子鹃鸟鸣而思望帝。后巴亦化其教而力农务,至今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 ☚ 米道 武担山 ☛ 杜宇 杜宇亦题《望帝》、《望帝与开明帝》,有误题《杜宇化鹃》者。西汉志怪小说。扬雄撰。原载《蜀王本纪》,见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滕云《汉魏六朝小说选译》、袁珂《古神话选释》、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 皆录入。这是一个著名的关于古蜀国先君杜宇等的神话传说故事。 描述: 蜀王之先名蚕丛, 后代名曰柏𫊪,后者名曰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时蜀民稀少,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 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杜宇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为国都,以前随蜀先王神化而去之民,又多复出。望帝积百余岁,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随江水上至郫,遂复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之为相。时玉山出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凿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帝生卢保,亦号开明。望帝去时,子鸣,故蜀人悲子鸣而思望帝。作品曲折地反映了古蜀国人民征服自然和渴求安居的理想与愿望,寄予了蜀人对一代贤王的深切思念之情。杜宇是古蜀国部落首领的后继者。他“自立为王”后,先朝“化民往往复出”。又据他书载,望帝“教民务农”,德化巴蜀(《参见《华阳国志·蜀志》)。可见他是一个贤君。后来蜀地玉山发洪水,人民不得安居,因其年老 (“积百余岁”) 不能治服洪水,他就派鳖灵去治水,遂使“民得安处”。从这些政绩来看,他禅让帝位离去后,人们思念他,更突出了他的开明君主形象。至于故事中写“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等,后人解释不一,或云“望帝淫其相妻”(《说文》四),或云这是“莫须有的诬辞”(《古神话选释》)等。其实,此处的“通”,并不是指性私通,而是“通谋”。因为鳖灵毕竟不是蜀土著人 (为“荆人”),所以望帝与鳖灵之妻(原为蜀土著姑娘)通谋,如何对待鳖灵治水归来后因功大而谋位的问题。据《说郛》卷六○辑《太平寰宇记》说: “望帝自逃之后,欲复位不得,死化为鹃。”由此可推知,望帝派鳖灵去治水后,当已查知鳖灵有篡位预谋,其妻当知,所以才有“与其妻通 (谋)”的记载。看来,本故事所记的“禅让”(望帝委国授鳖灵),当带有逼迫的性质,实际上是鳖灵居功,欺望帝年迈,而把望帝逼下台夺了帝位,“禅让”只不过是现象而已。从艺术上看: (1) 作品想象 “非常奇谲” (李剑国语),幻想色彩极浓。杜宇夫妇的出生,一堕自天,一出于井,显见非凡,表现了原始民族对祖先的崇拜之情。鳖灵的来历亦颇神异:“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死尸复活,也是古神话传说惊人的想象。《山海经》帝女尸化 ☚ 蜀记 望帝 ☛ 杜宇 杜宇中国古代关于杜宇化为鹃的神话。《蜀王本纪》:“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柏濩,后者名曰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时蜀民稀少,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 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复出。望帝积百余岁,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瞥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帝生卢保,亦号开明。“望帝去时,子䳏鸣,故蜀人悲子䳏鸣而思望帝。望帝,杜宇也。” ☚ 玛黑和玛妞 杨宝 ☛ 杜宇《杜宇》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又,《太平御览》卷一百六十六引汉扬雄《蜀王本纪》:“荆人鳖令死,其尸流亡,随江水上至成都,见蜀王杜宇,杜宇立以为相。杜宇号望帝,自以德不如鳖令,以其国禅之,号开明帝。”又,晋·阚骃《十三洲志》:“其后有王曰杜宇,称帝,号望帝。……有一死者名鳖令,其尸亡至汶山却是更生,见望帝,以为蜀相。时巫山壅江,蜀地洪水,望帝使鳖令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国于鳖令,号曰开明。遂自亡去,化为子规。故蜀人闻鸣云:‘我望帝也。’”(见清·张澍辑《二酋堂丛书》)又,《成都纪》、《寰宇记》皆以为望帝(即杜宇)化为子规(即杜鹃鸟、杜宇)。 【释义】杜宇,鸟名,又名子规、杜鹃。传说是蜀主望帝(杜宇)所化,啼声悲切,如“不如归去”之声。 【例句】①我我我觑不的小池中一来一往交颈鸳鸯,听不的疏林外一递一声啼红杜宇。(徐琰套曲[南吕·一枝花]《间阻》[梁州])因为心上人在外不能见面,因而听到杜宇啼声倍增惆怅。“啼红”传说杜鹃啼血,见《异苑》。②纱窗外蓦然闻杜宇,一声声唤回春去。(马致远〔双调·寿阳曲〕)杜宇叫声像“不如归去”,好像把春天叫回去了,点出暮春天气。③感春情来来往往蜂媒,动春意哀哀怨怨杜宇。(马致远套曲〔南吕·一枝花〕《惜春》)杜宇哀怨的叫声,似乎也与人一样,不消春愁。 杜宇 杜宇dùyǔ┃┃ 杜鹃鸟。传说古蜀国王杜宇于周代末在蜀始称帝,号曰望帝。后让位归隐。时适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呼子鹃为杜鹃,亦称“杜宇”。宋·王安石《杂咏绝句》诗:“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绿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 ☚ 还羽 杜魄 ☛ 杜宇 杜宇辞赋传说人物。左思《三都赋》:“碧出苌弘之血,鸟生杜宇之魄。”李善注引《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啼,皆曰望帝也。”《十三州志》亦有记载。子规,即杜鹃,一称杜主,传为杜宇精魂所化而得名。 ☚ 严春 杞梁妻 ☛ 杜宇即杜鹃。清吴伟业《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之四: “湘山木落洞庭波,杜宇声声唤奈何。” 杜宇传说周代末年,“杜宇……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 (汉扬雄《蜀王本纪》) 望帝使鳖冷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觉德薄,于是让位于鳖冷,号曰开明。望帝遂自亡去,化为子规。后因称杜鹃为杜宇。元王实甫《西厢记》:“不信呵去那绿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 古代名物 > 禽鳥類 > 攀禽部 > 杜鵑 > 杜鵑 > 杜宇 杜宇 dùyǔ 亦稱“杜魄”。“杜鹃”之别名。《禽經》:“〔杜鵑〕蜀右曰杜宇。”唐·杜牧《杜鵑》:“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門? 至今銜積恨,終古吊殘魂。”唐·武元衡《送柳侍御裴起居》詩:“望鄉臺上秦人去,學射山中杜魄哀。”參閱《太平御覽》卷一六六引漢·揚雄《蜀王本紀》。 常见的鸟 常见的鸟小雀:雀(雀子;雀儿;雀鸟;麻雀;谷雀;家雀;宾雀;瓦雀) 爵(宾爵) 尺 ☚ 飞鸟 乌鸦 ☛ 杜宇见杜宇化鹃。 杜宇约春秋时期※蜀人首领。一称杜主。继※鱼凫之后为蜀王,教民务农,娶朱提(今云南昭通市)有梁氏女利,移治郫邑(今四川郫县城北2里),更名蒲卑,自号“望帝”。自以功德高于诸王,大加开拓。后因水灾不能治,其相开明氏(鳖灵)决玉垒山(在今四川汶山、灌县一带)以除水患,遂禅位于开明氏,自隐西山。巴人亦受其影响而力农,故巴、蜀民农时祀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