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普天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普天乐 普天乐张可久 小令 ![]() 全曲十一句:3,3△。4,4△。3,3△。7△,7△。4▲,4,4△。第五、六句本三字句,张可久多作五字句。全曲除第七、八两句因句式不同,不能作对外,其他各句均可作对。末三句对式,有前两句对者,如鲜于必仁“西风渡头,斜阳岸口,不尽诗愁”;有后两句对者,如张可久“寻村问酒,无人倚楼,有树维舟”;有 三句鼎足对者,如张可久“朱颜易老,青山自好,白发难饶”。叶韵变化亦在前两句。前两句有以仄叶者,如张可久“凉生院宇,人间洞府,客至蓬壶”;有以平叶者,如张可久“今宵月明,声沉玉笙,影淡银灯”;有一叶一不叶者,如张可久“阑干晚风,菱歌上下,渔火西东”。细分之可列出多种格式。亦有三句全不对,只末句叶韵者。小令兼用。亦入〔正宫〕,名〔黄梅雨〕。与南曲不同。 ☚ 满庭芳 上小楼 ☛ 普天乐 普天乐徐复祚 《红梨记》 ![]() 全曲十句:7△,7△。7,6△。6△,7△。7△,7△。4,4△。 其二 王玉峰 《焚香记》 ![]() 全曲十句:6△,6△。7,6△。6△,7△。7,7△。4,4△。 其三 梁辰鱼 《浣纱记》 ![]() 全曲八句:6△,6△,10△,7△。4△,5△。4,4△。 其四 张凤翼《红拂记》 ![]() 全曲六句:6△,6△。10△,7△。4△,9△。此曲词式有四,以第一式为主,其他三式都是第一式的变体。第一式始见于《琵琶记·义仓赈济》,其后《西厢记·乘夜逾垣》、《绣襦记·堕计消魂》、《义侠记·解梦》等用之。第二式首二句改为六字折腰句,馀同第一式,早期作品有《拜月亭·彼此亲依》、《杀狗记·看书苦谏》。《张协状元》第九出一支与此相近。第三式首四句及末二句与第二式同,中间却简化为二句。第四式又减去第三式的第六句五字句。末二句合为上三下六式九字句者,尚见于其他作品,如《义侠记·解梦》“向娘行、试将疑虑先讯”,《昙花记·魔难不屈》“单保得、这灵台一点无尘”,《玉合记·怀仙》“从今把多情付与东风”,《水浒记·召衅》“忆交情、使人梦役魂劳”等。因为末二句四字二句上加一领句字,如所引第二式,甚为普遍,亦为九字;此两种句式,语法组织虽不同,而音节组织固仍不变也。第三、四式的第三句上三字可不叠;第三式第五句前的“呀”字亦可不用。此曲用法亦有四:第一式多单用一支,有叠用三支的一例;亦有用作套数首牌者。第二式多用为套数首牌,后联〔雁过声〕、〔倾杯序〕、〔玉芙蓉〕、〔小桃红〕成套;亦可单用。第三式用于南北合套,与北〔朝天子〕循环使用(北〔朝天子〕已经昆化,与元人北曲不同)。第四式用于〔锦缠道〕套内;并可作小令用。《南词简谱》称第二式为“前腔换头”,但此曲第一、二两式并不同时并用,“前腔”二字即无着落;又称第三式为“大普天乐”,第四式为“小普天乐”,此仅就二式而言,如统四式论之,则“大”、“小”又不恰切矣。故今不用《简谱》所称,而标以数字,他曲之有数式者,亦皆如此处理。与北〔中吕〕不同。以〔普天乐〕为主的集曲有〔普天芙蓉〕、〔乐颜回〕、〔天边雁〕、〔普门大士〕、〔普天两红灯〕、〔普天红〕,见《南词简谱》。 ☚ 锦缠道 雁过声 ☛ 普天乐 普天乐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北曲属中吕宫。南曲属正宫,一名〔四块玉〕。据清·周祥钰《九宫大成谱》,属北曲中吕宫者,字数定格及韵式作三、三、四、四、三、三、七、七、四、四、四(十一句) 。可用作小令,亦可用 于套曲中。属南曲正宫者有二体。其一通称为 〔大普天乐〕,字数定格及韵式作六、七、七、七、六、七、七、七、三、六(十句)。其一或为 〔朝天子〕 合套格,无单用者;或与 〔锦绵道〕、〔古轮台〕 合套,亦可单用。名为 〔小普天乐〕。 ☚ 红绣鞋 醉高歌 ☛ 普天乐 普天乐❶唢呐曲。流行于聊城地区。常用于农村的喜庆场合。全曲分两段:第一段以优美抒情的歌唱性旋律和活泼欢快的跳动性旋律形成对比变化,主要运用了“弹舌音”、“三弦音”、“箫音”等特有技巧;第二段是流畅的快板,即乐曲的高潮。全曲热情奔放,风格淳朴,别具风味。 ☚ 曾衍东 寒林平野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