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家玄奘600—664唐高僧,佛教学者,翻译家,古代杰出的旅行家。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出生于河阳缑氏县陈堡谷(今河南省偃师县缑氏镇陈河村)一县官家庭。原名陈袆,玄奘为出家后法名。少年时即精研佛经,遍访名师。公元627年(唐贞观元年)离长安经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印度求学。在极其困难的交通条件和恶劣气候下,“乘危远迈,杖策孤征”,舍身求法。过茫茫沙漠,攀万仞冰山,穿热带丛林,“发誓西行,决不东退一步;虽死中途,决不后悔”。17年中行走5万里,游历110国。及至印度,潜心钻研佛经梵文,到处游学。在曲女城学术辩论大会上使群情悦服,名震五印。公元645年(唐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带回佛经657部。此后19年致力于佛经翻译。共译出佛经75部、1335卷,计1300多万字。撰有世界名著《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和考古的重要资料。并将中文佛经和《老子》回译与翻译成梵文。终因积劳成疾,卧床病逝。玄奘作为中印友谊的不朽使者,在到过印度的许多中国人之中,是“最伟大的一个”,是“中印文化合作的象征”。 (《拉德利西南》《印度与中国》)玄奘的旅行活动,一千多年来成为鼓舞人们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巨大道德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