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感发展趋势you’er meigan fazhan qushi
幼儿美感的发展与意识的发展相伴随。婴儿出生后,神经系统先于其他系统逐渐成熟,以及感知觉、思维、想象、情感等心理过程的发展,为美感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生理和心理基础。
儿童美感发展的过程, 最初是对美的无意识的反映(不是美感),逐渐能够模仿周围的人表现美感,再发展到有意识地感受美、表现美。根据一些实验说明,婴儿三四个月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偏爱红色。红色能引起幼儿注视、手足欢动;两三个月的婴儿能听音乐声和说话声,对有节奏的声音表现愉快情绪,但这些对美的反映基本属于无意识反映,不是真正的美感;一岁左右的儿童,在成人富有感情的语言、表情、动作的伴随下,能把“美”这个词与对美的事物的感知建立联系。两三岁幼儿能将“美的”、“好看的”语言与所接触的玩具、漂亮的衣服、好看的图书、花草、整洁等事物和现象结合在一起, 并模仿着成人的情感体验, 表现出喜悦、愉快。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是通过模仿而产生美感的,即在成人美感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幼儿尚没有自己独立的美感反应。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在学前晚期,幼儿能够欣赏多种形态的美,能够分析一些美的性质,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美,在艺术活动中创造美,开始有了真正的美感反映, 如幼儿把小人书理得很整齐,在游戏里会布置、美化娃娃角,在绘画中、在唱歌表演中, 表现出对美的感受。
学前儿童美感的最初发生和发展, 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的。所以,我们要提供给儿童色彩、声音、形体等多样的美的刺激,为儿童模仿成人的美感创造条件,并进一步扩大幼儿感受美的范围,启发幼儿创造美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