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方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当前位置:主页 > 词语大全 > 同义词反义词 >

办法,法子,方法


 【同】 都是名词;都指进行工作、处理事情或解决某个问题所采取的方式、程序、手段。
【异】 “办法”侧重于一定的方式、手段,强调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一般用于事情如何具体去处理的时候和较为郑重的场合;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不能受“工作”、“学习”、“教学”、“研究”等修饰。[例]他想了些~,终于把这么多的书在狭小的书房里摆放好了。“法子”和“办法”意思一致;多用于比较一般而非正式的场合;用于口语;不能受“工作”、“学习”、“教学”、“研究”等词语修饰。[例]孩子病得这么重,你想个~吧!“方法”侧重于一定的门路和程序,强调能合理地认识现象和处理矛盾,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常与“工作”、“学习”、“教学”、“研究”、“领导”等直接组合连用。[例]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工作~。
  • 上一篇:办法,措施
  • 下一篇:办法,主意

古词语“方法”的出处、文献和意思 - 可可诗词网

方法

 其拙于精理徒按本术者,或用算而布毡,方好烦而喜误,曾不知其非,反欲以多为贵。故其算也,莫不暗于设通而专于一端。至于此类,苟务其成,然或失之,不可谓要约。更有异术者,庖丁解牛,游刃理间,故能历久其刃如新。夫数,犹刃也,易简用之,则动中庖丁之理。故能和神爱刃,速而寡尤。凡九章为大事,按法皆不尽一百算也。虽布算不多。然足以算多。世人多以方程为难,或尽布算之象在缀正负而已,未暇以论其设动无方。斯胶柱调瑟之类。
 

《九章算术·方程》魏·刘徽注


 【评】这是刘徽关于数学学习方法的一段精采论述。他反对布算“以多为贵”,主张“要约”;主张循数学之理,解决数学问题;反对徒按本术,主张灵活运用,这些思想,至今有指导意义。
 然算术不患多学,见简即用,见繁即变,不胶一法,乃为通术也。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


 【评】沈括见简即用,见繁即变,不胶一法的主张是刘徽思想的发展。
 习算纲目
 先念九九合数。(……)
 学相乘起例并定位。(功课一日)。
 温习乘法题目。(自一位乘至六位以上,并定位。功课五日)。
 学商除起例并定位。(功课一日)。
 温习除法题目。(自一位除至六位除以上,并更易定位。功课半月日)。
 既识乘除起例,收买《五曹》、《应用算法》二本,依法术,日下两三问,(诸家算法不循次第,今用二书以便初学。)且未要穷理,但要知如何发问,作如何用法,答题如何用乘除。不过两月,而《五曹》、《应用》已算得七八分矣。《详解算法》第一卷有乘除立问一十三题,专说乘除用体,玩味注字,自然开晓。
 诸家算书用度不出乘、除、开方三法,起例不出“如”、“十”二字,下算不出横、直二位,引而伸之,其机殆无穷尽矣。乘除者本钩深致远之法,《指南算法》以“加”、“减”、“九归”、“求一”旁求捷径,学者岂容不兼而用之。
 学加法起例并定位。(功课一日。)
 温习加一位、加二位、加隔位。(三日。)
 学减法起例并定位。(功课一日。)
 加法乃生数也,减法乃去其数也,有加则有减。凡学减必以加法题答考之,庶知其源。用五日温习足矣。
 学九归,若记四十四句念法,非五七日不熟。今但于《详解算法》九归题术中细看注文,便知用意之隙,而念法用法一日可记矣。
 温习九归题目。(一日。)
 求一本是加减,乃以倍折兼用,故名求一,其实无甚深奥,却要知识用度,卷后具有题术下法,温习只须一日。
 穿除又名飞归,不过就本位商数除数而已。《详解》有文,一见而晓。加减至穿除,皆小法也。
 商除后不尽之数,法为分母,实是分子。若乘而还原必用“通分”;分母分子烦者必用“约分”;诸分母子不齐而欲并者必用“合分”;分母子有二,较其多寡者必用“课分”;均不齐之分者则用“平分”;斤连铢两,匹带尺寸,亦犹分子,非“乘分”、“除分”不能治之。治分乃用算之喉禁也。如不学,则不足以知算。而诸分并著《九章·方田》。若以日习一法,不旬日而周知。更以两月温习,必能开释。《张丘建算》序云:“不患乘除为难,而患分母子之为难”。以辉言之,分子本不为难,不过位烦,创析诸分,不致差错而已矣。
 开方乃算法中大节目。勾股、旁要、演段、锁积多用,例有七体:一曰开平方,二曰开平圆,三曰开立方,四曰开立圆,五曰开分子方,六曰开三乘以上方,七曰带从开方,并载少广、勾股二章。作一日学一法,用两月演习题目,须讨论用法之源,庶久而无失忘矣。
 《九章》二百四十六问,固是不出乘、除、开方三术。但下法布置,尤宜编历,如“互乘”、“五段”、“维乘”、“列衰”、“方程”,并列图于卷首。
 《九章》二百四十六问,除习过乘、除、诸分、开方,自馀“方田”、“粟米”,只须一日。下遍“衰分”功在“立衰”,“少广”全类合分,“商功”皆是折变,“均输”取用衰分、互乘,每一章作三日演习。“盈不足”、“方程”、“勾股”用法颇杂,每一章作四日演习,更将“九章纂类”消详,庶知用算门例,《九章》之义尽矣。
 

宋·杨辉《乘除通变本末》卷上


 【评】“习算纲目”是杨辉对数学教育,主要是教授《九章算术》的一项教学计划。它包括了学习内容,进度,学习方法,学习重点,体现了循序渐进、熟读精思,注重培养计算能力的思想。是为中国数学教育史中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
 随题用法者捷,以法就题者拙。遇求一题则用求乙法,遇九归题则用九归法。或倍、或折,或加、或减、或因、或变,莫不随题。
 

宋·杨辉《乘除通变本末》卷中


 【评】杨辉提出“随题用法”,反对“以法就题”,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有关于方法的议论文素材、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 - 可可诗词网

方法

 

论题解析


 [解题]方法(method)指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度等。做任何事都需要一定的方法。方法中体现着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的继承是人类文明传承中的重要内容。
 [析题]方法有好坏、对错等分别。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结果,人们总是努力寻找最佳方法。方法是对智慧、经验、勇气等的考验。如果人们通过了考验,找到了适当的方法,再加上刻苦努力,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相应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经验与勇气,人们就不能找到适当的方法,有时,甚至会运用完全错误的方法,这样一来,非但不会成功,还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方法是不是一切?是不是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技巧就能成功?人们的理解和体会各不相同,因此你可以结合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经验,谈谈自己对方法的观点。再想想,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找到对的方法迈向成功,而有的人却与正确的方法失之交臂,甚至南辕北辙,越追求越远离?想想在人们走向正确方法的时候是哪些因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哪些因素又会在人们追求方法的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
 [温馨提示]方法,是有针对性的,没有任何方法能够适应所有的问题。因此,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讨论,不可过于笼统。
 

思路导引


 方法蕴藏在我们面对世界的方式中。方法是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是我们接近成功与真理的必要条件。具体到我们的生活来说,方法可以是公司的管理制度,可以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是老师教授的解题思路、写作思路,还可以是奶奶包饺子的独特手法……总之,方法就蕴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发人们各种各样的思考。你可以从抽象的角度,论述方法是什么,也可以从非常日常化的角度入手,谈谈你自己对方法的理解。
 面对同一件事情、同一件工作,掌握了正确方法的人往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迅速取得成功。而没有掌握方法的人,或者所掌握的方法不恰当、不科学,往往会事倍功半。
 既然方法有好有坏、有对有错,那么人们在处理事物的时候必然会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但人们并不总是能找到正确的方法,有时,错误的方法还会将人们带向他们完全不愿面对的结果。那么,我们是不是该想想为什么有人能很快掌握正确方法,有人却始终无法跨进正确方法的门槛?当然,在追求方法的过程中影响我们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自身的也有外部的。但没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没有细致敏锐的观察力、没有坚决果断的判断力、没有开放宽容的胸襟的人一定是很难掌握正确的方法的。
 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并不意味着预期目标的实现,因为方法并不代表全部。选择了正确的方法后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得坚持不懈地朝着理想前进。而一旦发现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就应该立刻停下来,重新审视内外部的各种因素,做出新的判断和选择,绝不能硬着头皮将错误的方法坚持到底,否则最后吞食恶果的还是我们自己。
 

论点集锦


 1.方法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2.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3.方法是思考问题的角度。
 4.正确的方法是主客观因素结合的结果。
 5.正确的方法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6.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7.方法应该灵活。
 8.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方法。
 9.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方法。
 10.运用正确的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有了好的方法也要脚踏实地地去奋斗。
 

论据超市


 [理论论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论语》


 ※*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需疑。
 

—— (宋)张载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王梓坤


 ※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 〔英国〕牛顿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 〔英国〕贝尔纳


 ※*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
 

—— 〔英国〕笛卡儿


 ※怀疑就是方法。
 

—— 〔英国〕笛卡儿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 〔英国〕培根


 ※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遇事问个为什么。
 

—— 〔法国〕巴尔扎克


 ※我们有三种主要方法,那就是对自然的观察、思考和实验。
 

—— 〔法国〕狄德罗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 〔美国〕爱因斯坦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 〔美国〕爱因斯坦


 ※按部就班的做事方法,总比想到什么做什么要好得多。
 

—— 〔美国〕卡耐基


 ※科学是随着研究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
 

—— 〔俄国〕巴甫洛夫


 ※等待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什么事也不做地空等,另一种是一边等,一边把事业推向前进。
 

—— 〔俄国〕屠格涅夫


 [事实论据]
 

田忌赛马


 决策关系着事业的成败,决策学已成为当今一门热门科学。我国古代决策学上的成就是丰硕的,《孙子兵法》、《战国策》、《资治通鉴》这类经典著作无不显示着先人决策的智慧,田忌赛马的故事便是其中一例。
 田忌有三匹马,与对手的三匹马相比,均分别低半截儿,劣势是显而易见的。田忌能否在比赛中取胜呢?有人认为不可能,但是田忌做到了。他的方法是以自己的劣等马对对手的优等马,输一局;以优等马对对手的中等马,赢一局;以中等马对对方的劣等马,又赢一局。这样,田忌的马负一局而胜两局,赢得了比赛。
论题链接 ①智慧②策略
 

郑人乘凉


 有个郑国人怕热,逃到一棵树的树荫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在地上转移,他也就挪动自己的卧席随树荫跑。等到黄昏,他又把卧席铺到大树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在地下转移,他又搬动着卧席随树荫跑,身上沾了露水。树影越移越远了,他身上也就越沾越湿。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样办法乘凉就笨拙得很了。
论题链接 ①变②对与错
 

施耐庵入山观虎


 相传,施耐庵在构思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时,为了能更好地塑造出英雄形象,计划在作品中要多处安排打虎场面,可自己从未在山中见过鲜活的老虎,对老虎的习性、动态、捕食、打斗的情况毫无所知,怎样才能描绘出老虎的凶猛和英雄打虎的神威呢?于是就亲入深山观察虎的生活习性,并且与猎户交谈、向猎人取经。因此在《水浒传》中,解珍、解宝猎虎,武松景阳岗打虎,李逵沂岭杀虎,都写得形象生动,出神入化。
论题链接 成功
 

郭沫若循循善诱


 1962年秋天,郭沫若游览普陀山,在潮音洞拾得一本笔记,扉页上写着:“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 横批:“春在哪里?” 再翻一页竟是绝命书,署着当天的日子。郭老立即派人寻找。人找到了,是位叫李真真的姑娘。姑娘考大学三次落榜,爱情又遭挫折,决心魂归普陀。郭老开导她并替她将对联改作:“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 横批:“春在心中。” 郭老又书赠一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下署 “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姑娘得知长者是郭老,便赋诗作谢:“梵音洞前几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笔竟藏回春力,感谢恩师救迷航。”
论题链接 ①挫折②沟通③良苦用心
 

*灯泡的容量


 对一个大发明家来说,身旁缺少得力的助手是件很伤脑筋的事。有一次,爱迪生递给他的助手一个未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叫他量一下灯泡的容量。这个助手接过灯泡,笨手笨脚地测量了起来。过了好半天,他也没有得出答案。
 爱迪生等得不耐烦了,走过来,打量了助手一眼,拿过那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这位助手并厉声说:“把这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论题链接 ①智慧②换个角度思考③经验
 

卢梭的三步读书法


 法国思想家卢梭把自己的读书过程总结为三个步骤:储存——比较——批判。第一是储存。即抱着 “临文而敬” 的态度,“完全接受” 书中的观点,不提自己的意见,主要是积累系统的知识。第二是比较。通常利用旅途中或读书后的休息时间,办事后的闲暇时间,认真回想和比较从书中学到的知识,用理智的天平仔细衡量各种书的不同论点。第三是批判。就是经过调查研究和独立思考,找出并批判书中的谬误,只吸收书中的精华。经过这样三个步骤,卢梭既全面掌握了每本书的思想,又能给予正确的评价,这就使他获取知识时拥有主动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论题链接 ①拿来主义②学与思
 

达尔文的失策


 19世纪中叶,达尔文曾经周游世界。一次他来到非洲的一个原始部落,那里的人们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达尔文在那里住了几天。交往中达尔文惊人地发现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那些男人将老年妇女赶进深山老林,让她们自然饿死或被野兽吃掉。在没有食物的时候,男人们则将婴儿或小孩分而食之。达尔文看到、听到了这一切,感情上引起了极大的震撼,就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达尔文得知,部落的男人们认为妇女的任务就是生孩子,老了就没用了;孩子的用处是延续种族和供粮食缺乏时食用。
 达尔文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他用高价买了一个婴儿带回英国培养了16年后将这个文明青年送回到青年的家乡。他期待这个青年去改变那里的原始现状。一年后达尔文旧地重游。他想看看那位他培养的青年,结果得知他被部落的人杀了吃了。达尔文大吃一惊,问:“那么好的人,为什么吃了?” 部落的人说:“他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我们留着他有什么用?”
论题链接 深思
 

*常胜将军拿破仑


 拿破仑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他曾经说过:“作战计划应考虑到敌人每一次可能的行动而制定必要的应对策略。作战计划可因环境、将领才能、部队种类和素质以及战场地形而随时加以修改。” 并强调:“任何出色的战争都是讲求方法的战争。”
 由于拿破仑在作战中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不束缚于军事上的条条框框,不拘泥原来的设想,才使其敌人无所适从。一个被俘的老军官曾感叹说:“跟我们交战的是一位年轻的将军,他总是时而在我们前面,时而在我们后面,时而又在我们两侧,而我们根本无法理解。什么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应该怎样配置我们的兵力才好。在战争中这种作战方法是受不了的,它违反一切常规。”
论题链接 错变
 [自我补充]
 


 

互动园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对一个大发明家来说,身旁缺少得力的助手是件很伤脑筋的事。有一次,爱迪生递给他的助手一个未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叫他量一下灯泡的容量。这个助手接过灯泡,笨手笨脚地测量了起来。过了好半天,他也没有得出答案。
 爱迪生等得不耐烦了,走过来,打量了助手一眼,拿过那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这位助手并厉声说:“把这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2.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 〔美国〕爱因斯坦


 要求:①这两段文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根据上面提供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②立意自定。所写内容必须与 “方法” 有关。③题目可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实战演示]
 精彩范文
 

小议 “方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不但要付诸行动,付出艰苦的劳动,还要注重方法。其实我个人倒觉得这个等式中的加号应该改成乘号。因为,没有正确的方法,这个等式的结果就只能为零!
 笛卡儿曾经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注重方法就如同在黑暗中将寸步难行。在我看来,讲究方法十分重要。不讲究方法的努力就像在茫茫无尽、深不见底的大海里寻找一根小小的针,注定永远也无法企及目标。
 不信?那我再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爱迪生测量灯泡容量的故事。有一次,爱迪生递给他的助手一个未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叫他量一下灯泡的容量。这个助手接过灯泡,笨手笨脚地测量了起来。过了好半天,他也没有得出答案。爱迪生等得不耐烦了,走过来,打量了助手一眼,拿过那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这位助手并厉声说:“把这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你看,如果没有正确的思考方法,像爱迪生的助手那样,再测上一百年也不可能得到一个精确的结果。而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却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结论。其中的差异是何其之大!
 第二个是关于常胜将军拿破仑的故事。传说一个在与拿破仑的交战中被俘的老军官曾感叹说:“跟我们交战的是一位年轻的将军,他总是时而在我们前面,时而在我们后面,时而又在我们两侧,而我们根本无法理解。什么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应该怎样配置我们的兵力才好。在战争中这种作战方法是受不了的,它违反一切常规。” 而拿破仑自己也曾经说过:“作战计划应考虑到敌人每一次可能的行动,而制定必要的应付策略。作战计划可因环境、将领才能、新队种类和素质以及战场地形而随时加以修改。” 并强调:“任何出色的战争都是讲求方法的战争。” 可见不管做什么事,讲求方法都是极为重要的。不讲求方法就会 “输给” 问题。有时候我们被打倒了可以重来,有时候却像那位打了败仗的军官那样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
 从以上两个事例,我们不但能看出方法的重要性,还能看出什么样的方法才是好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用尺可以测量长度,却不能测量不规则球状体的容量,因此,在选择方法时一定要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多变。
 总而言之,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非要说成功有什么捷径的话,那就是注重方法!
 经典点评 
 方法是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正确的方法是我们接近成功与真理的必要条件。不讲求方法或者采用错误的方法会让我们无法接近成功与真理,甚至越走越远。文章紧扣论题,从两句关于方法的名人名言说起,讨论了方法的重要性,旗帜鲜明,论点清晰。行文旁征博引,撷取了两个颇有代表性的例子,从正反两面扣住中心不断渲染,论证充分,较有说服力,语言简洁生动。
 [实战演练]
 请按题目要求另写一篇议论文。

步骤,方法的意思|造句|区别和辨析,步骤,方法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 -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词语大全 > 同义词反义词 >

步骤,方法


 【同】 都是名词;都可以指事情进行的程序。
【异】 “步骤”指事情进行的程序,多指工作或事情有阶段逐步进行的先后次序;多用于书面语;可以与数量短语搭配,但数词多是大于一的,因为事情进行往往不止一个步骤;不能与“好”、“巧妙”搭配。[例]这项工作的每一个~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法”侧重指解决问题的门路;运用范围比“步骤”广,多指进行工作、完成任务的手段和措施,它没有时间界限,而是根据目的、要求和问题的实况而采取的手段和措施;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可以与量词“个”、“种”搭配,数词可以是“一”,因为事情完成可以只用一种方法;能与“好”、“巧妙”等搭配。[例]抵御沙丘进攻的~是植树种草。
  • 上一篇:步调,步伐
  • 下一篇:部分,局部

办法;法子;方法bànfǎ fǎzi fānɡfǎ

【同】 都是名词;都指进行工作、处理事情或解决某个问题所采取的方式、程序、手段。
【异】 “办法”侧重于一定的方式、手段,强调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一般用于事情如何具体去处理的时候和较为郑重的场合;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不能受“工作”、“学习”、“教学”、“研究”等修饰。[例]他想了些~,终于把这么多的书在狭小的书房里摆放好了。“法子”和“办法”意思一致;多用于比较一般而非正式的场合;用于口语;不能受“工作”、“学习”、“教学”、“研究”等词语修饰。[例]孩子病得这么重,你想个~吧!“方法”侧重于一定的门路和程序,强调能合理地认识现象和处理矛盾,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常与“工作”、“学习”、“教学”、“研究”、“领导”等直接组合连用。[例]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工作~。


步骤;方法bùzhòu fānɡfǎ

【同】 都是名词;都可以指事情进行的程序。
【异】 “步骤”指事情进行的程序,多指工作或事情有阶段逐步进行的先后次序;多用于书面语;可以与数量短语搭配,但数词多是大于一的,因为事情进行往往不止一个步骤;不能与“好”、“巧妙”搭配。[例]这项工作的每一个~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法”侧重指解决问题的门路;运用范围比“步骤”广,多指进行工作、完成任务的手段和措施,它没有时间界限,而是根据目的、要求和问题的实况而采取的手段和措施;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可以与量词“个”、“种”搭配,数词可以是“一”,因为事情完成可以只用一种方法;能与“好”、“巧妙”等搭配。[例]抵御沙丘进攻的~是植树种草。


方法;方式fānɡfǎ fānɡshì

【同】 都是名词;都可以表示进行工作、处理问题的手段。
【异】 “方法”着重指办法、手段;是指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办法,常与“思想”、“科学”、“工作”、“分析”、“讨论”、“教学”、“研究”、“领导”、“学习”等词语搭配。[例]叶圣陶《景泰蓝的制作》:“原来这种制作~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方式”着重指形式,是指说话做事所采取的形式;常与“生活”、“生产”等词语搭配。[例]他批评人的~让人容易接受。


方法;手段fānɡfǎ shǒuduàn

【同】 都是名词;都可以指处理事情或解决某种问题所采取的门路、方式、程序等。
【异】 “方法”着重指一定的门路、程序,强调应能合理地认识现象和处理矛盾;用于较正式的场合;常与“工作”、“学习”、“教学”、“研究”、“领导”、“讨论”、“说服”等词语搭配。[例]学习~对学习效果具有实际意义。“手段”着重指为进行某项工作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方式方法;可用于政治、军事、科技、外交等重大方面。此外,还可以指待人处世所用的不正当的方法,多用于性质比较严重的事情,常与“狠毒”、“毒辣”、“卑鄙”、“下流”等词语搭配,例如:“他总喜欢耍手段”;还有本领、能耐的意思,例如:“老师手段高明”;“方法”没有这些意思。[例]曹禺《雷雨》:“你的~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

方法fāngfǎ

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等所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 学习~。
【同】方式 办法

方法fāngfǎ

〈名〉解决问题的途径、措施、门路:好方法│思维方法│方法得当。

方法fangfa

指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方面问题的门路、程序:计算~|他的思想~有问题,看问题老爱走极端|开调查会,是最简单又可靠的~|办现代化的企业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

方法

(同)方式 办法 措施

方法fāng fǎ

为达到某种目的所采取的办法: 谁知四儿是个聪敏乖巧不过的丫头,见宝玉用他,他变尽~笼络宝玉。(二一·467)因忽见有白海棠一种,不可多得,故变尽~,只弄得两盆。(三七·837)

方法fāng fǎ

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1828年马礼逊《广东省土话字汇》:“METHOD,方法。”1890年《日本国志》卷三十一:“第八节,堕胎之罪: 怀胎妇女,以药物及其他方法堕胎者,处一月以上六月以下重禁锢。”

方法

方法

方(方子) 法(法子;法门;法儿;法套;法道;办法;搞~) 道(道道;道儿;门道) 术(术法;骗~) 宪 路(路数) 主意点子 门路 门庭 抓拿 奈何
门路、办法:苗头
方法和技术:手腕
办法、手段:招数 噱头
主意办法:道眼
有方法:有法 有招
 有条理有方法:井井有方
方式方法温和不粗暴:和风细雨
方法多:点子多
两种方法不统一:两岐
这种方法或途径行不通:此路不通
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朝令暮改
(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方法)

另见:解决 问题 途径 门路 想法 用法

☚ 方法   方式 ☛

方法/方式/各种方法/生计/处理的方法/做法/各种程度的方法/旧法/好方法/妙法/窍门/不当的方法/方法不当/适得其反

☚ 搜罗   方法 ☛

方法fāng fǎ

❶办法,法子。韩愈《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而又为之奔走经营,相原隰之宜,指授~~。”
❷方术,法术。张籍《书怀》:“别从仙客求~~,时到僧家问苦空。”

方法

方法fangfa

古代教育幼儿的方法。我国古代所提出的教育幼儿的方法,主要有:
❶顺应儿童自然的方法。王阳明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中指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比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告诉人们教育儿童,要顺应儿童的特点,才能像及时雨和春风那样,使草木自然成长,使孩子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切不能像寒冬腊月的冰霜,使草木枯萎。
❷注意儿童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的方法。程颐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而要引起儿童意趣,他认为不可离开诗歌,应该多为儿童写一些诗歌,内容要“略言教童子洒扫应对事长之节,令朝夕歌之,似当有助”。(朱熹《小学》)王守仁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中也说要“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 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这样就可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涓其鄙吝,默化其粗顽”,可见引起学习兴趣后对儿童教育便可取得良好效果。
❸别善恶的方法。古人认为,孩子从小就要教他明辨是非,分清什么是好人、好事;什么是坏人、坏事,并且要学会从善弃恶。南宋吕祖谦《广仪外传》中说: “幼学之士,先要分别人品之上下,何者是圣贤所为之事,何者是下愚所为之事。向善背恶,去彼取此,此幼学所当先也。”
❹体罚的方法。中国古代盛行体罚,认为体罚是教好子弟的重要手段, 流传不打不成才的陋习。《补记·曲礼》讲:“怒而打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打到流血的地步,孩子还不得有半点怨恨之情,反要更加孝敬父母。颜之推也是提倡体罚的,并且认为孩子都成人立业了,还要施朴教,这就更无道理了。对严厉的体罚,古代教育家也有反对的。王守仁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中批评说:“近世之训蒙稚者,曰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柬而不知寻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打绳缚、若待拘囚,……”揭露了封建体罚教育的残酷, 这在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下是难能可贵的。

☚ 古代教育的故事法   《新书·胎教》 ☛

方法

从汉字词源看,即量度方形之法,泛指一种标准和规则。从欧洲文字词源看,源于希腊文的μετα(沿着)和δos(道路),表示沿着某条道路。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为达到某种目的所应用的途径、手段、原则、方式的总和,是科学方法论中一个基本概念。它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在认识与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按照适用范围和概括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三类:1.适用于某一门或某些门科学的特殊方法;2.适用于某些领域科学的一般方法;3.适用于一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的最普遍方法。方法的实质在于使主体与客体相联系,使主体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经验材料进行加工,获取新的知识,揭示客体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方法

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程序。

方法

方法

字伯通。幼孤,其母纺织供读。明建文元年(1399)中应天乡试,历政台寺,授四川都指挥使司断事。成祖即位,诸司表贺登极,法不肯署名;宗师方孝儒死于建文之难后,投笔出走,不久被捕,舟行至望江,向北瞻拜乡里,自沉于江。

☚ 钱时   方自勉 ☛

方法fang fa

【道教】spiritual cultivation

方法

method

方法

method;way;approach;means
用尽一切~ leave no stone unturned; use every possible mean; explore every possible avenue/教育~ teaching method /领导~governing approach/~灵活adopt a flexible approach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