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确立“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确立“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

(三)确立“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

在总结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之后, 党中央制订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 通称为“六十条”。这个文件, 从1961年3月提出草案, 到1962年9月正式通过为“修正草案”下发执行。“六十条”规定: “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是生产队”, “人民公社的组织, 可以是两级, 即公社和生产队; 也可以是三级, 即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 同时规定, “这种制度定下来以后, 至少三十年不变。”从此, 我国农村人民公社实行了简称为“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 的体制, 一直到80年代初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大约坚持了20年左右的时间。三级所有制中, 实体是生产队的所有制。这实质上是对当时农村生产关系所作的一次重大调整。
“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 体制的形成和确立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还在1960年11月上旬, 党中央曾发出 《关于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这个 “指示信” 和1961年6月发出征求意见的 “六十条”都规定, 人民公社实行 “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如前所述, 此时所说的三级指公社、管理区和生产队; 而这里讲的生产队相当于原高级社,生产队下面还分设若干生产小队。省委于1960年11月下旬发出执行中央紧急指示信的补充规定。规定指出, 已经改为基本社有制, 除了办得好、群众拥护的外, 其他一律恢复基本队有制。根据省委这个规定,全省试办基本社有制的9个公社, 有7个立即恢复为基本队有制。后来, 中央于1961年10月上旬发出《关于农村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 要求各县进行以生产队(即原来的生产小队) 为基本核算单位的试点工作。根据中央指示, 全省共抓了185个试点。到1962年2月中旬, 中央又发出 《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 肯定了前一段的试点工作, 明确人民公社体制改变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从1961年10月起所称的生产队, 其规模和范围均相当于原高级社的生产队。从此, 便正式确立了“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 的人民公社新体制。全省下放基本核算单位的工作, 从1961年10月开始试点,到1962年3月基本结束。根据中央指示正式开展的下放基本核算单位的工作, 实际也只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据当时统计, 全省30 109个生产大队中, 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有28 549个, 占大队总数的94.82%;仍以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有783个, 占2.6%; 实行生产队分配大包干的有 735个, 占2.44%; 继续试办向社有制过渡的有两个公社42个大队, 占0.14%。经过这样进一步调整, 公社内部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各自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 确立了以生产队这个基本核算单位为人民公社的基础;在组织上, 人民公社仍然是一个完整的经济组织,社、大队、生产队保持上下级隶属关系。同时, 社队规模也较过去调整划小。1961年, 公社从上年的700个划小到2 296个, 大队从22 980个划小到31 928个,生产队从111 416个划小到136 733个; 1962年, 公社又调整到2 573个, 大队调整到32 126个, 生产队调整到158 120个, 基本核算单位平均规模为23户。

☚ (二)人民公社体制的调整   (四)包产到户的出现与对包产到户的批判 ☛
0002749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