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岑参·逢入京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岑参·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天宝八载(749),岑参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境内),充任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这首诗便是在西行途中所作。在形式和内容上,它与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很接近,都是运用七绝形式,截取征途中的一段情景,表现从军赴边者的思想感情。但更值得我们玩味的,是它们各自的特色。

首先,王之涣的《凉州词》以及其他大量的边塞诗,描写的常常是一个不确定的从军者,它们把边塞生活当作一种传统的和集体的活动,为大家而作,抒发的是大家的思想感情。而岑参这首诗描写的则是一个确定的从军者,即诗人自己,它是为自己而作,抒发的是自己的思想感情。其次,这首诗描写的情节更为具体,不再是泛写那些包含很多象征意味的物象或场景,如羌笛、琵琶、饮酒等等,而是写的实有其事:毫无准备的诗人托一位偶然相遇的入京使节将平安口信给家人,在此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诗人未加任何修饰地把亲身经历的这件事写进诗里(这大概正是沈祖棻先生称此诗为“本色”的原因,参看她的《唐人七绝诗浅释》),但这件非常实的事同样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把诗人的经历、前途和思想感情都展示给了我们。最后,最为明显的不同之处是,王之涣、王昌龄诸人的从军诗表达的感情,往往是比较复杂、蕴含很深的,可能是伤感的、悲凉的,或者是壮美的、激昂的,但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凉州词》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而岑参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却比较单纯,仅仅是从军者对家人的思念。至于从军本身的艰苦、从军者的抱负以及可能遭受的挫折等等,都未曾涉及。这大概正是岑参生活的反映,他是一位初次出征者,对从军生活还没有很深的体会;同时他的生活条件是比较优越的,对下层军士的艰苦生活缺乏了解。以上这些大概可以说是这首诗的特色所在,但这些特色却未必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

从这首小诗里我们看到,边塞诗在岑参手中更为个性化了,更为具体地和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这一点从诗的题目上也可以看出来,它不再用乐府旧题或流行的乐歌题目,如《燕歌行》《凉州词》《从军曲》等)这种变化恐怕与诗人将边塞从军更多地看作个人攫取功名的手段有关系。但也正是在这种特色中,我们总能品出一点世家子弟的味道,这正是岑参边塞诗的个性所在吧。


《岑参·逢入京使》诗词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岑参·逢入京使》

《岑参·逢入京使》全诗阅读答案|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见《艺概·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