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庙学
❶ 金、元之际进行社会教化的机构。 金朝和辽代尊奉孔子,并在孔庙所在地设学从事教育活动。据《金史·章宗本纪》记载:明昌元年(1190)三月“诏修曲阜率孔子庙学”。 泰和四年(1204)二月癸丑,金章宗“诏刺史州郡,无宣圣庙学者并增修之”。至元朝,广义的庙学指的是各级各类的儒学。据《庙学典礼》记载,元代的庙学与地方学校不同,它是在孔庙中进行的,类似佛教“俗讲”的教育形式,教育对象除学生外,民家子弟亦可以旁听。庙学以专门进行儒家的基本伦理道德教育为宗旨,是以祭奠为中心进行的、一种经常性的、短期的、面向地方群众的教育,并非是进行系统文化知识教学的学校,因此,它对教师和学生均无严格要求。 可以说,它是以孔庙为校址,以孔庙的活动为中心的普及教育。 ❷ 元代地方医科学校。中统四年(1263)置于各路。至元二十二年(1285)增置于州县。元贞初年,诏之地方医学皆建于三皇庙,祀伏羲、神农、黄帝、以歧伯等十位名医配享,由医人主祀,提高了医学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