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宣验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宣验记 宣验记南朝宋志怪小说集。刘义庆撰。《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十三卷(一本作三十卷)。原书已佚。《太平广记》引八条,又作《宣验志》者一条。《说郛》、《五朝小说》、《锦囊小史》均有辑本。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录三十五条(《法苑珠林》卷二十四载引《宣验记》中《山阴灵宝寺》,《钩沉》失收)。李格非、吴志达主编《文言小说》选录六条。《辩证论》说刘义庆“怀文藻,大习佛经,每月六斋,自持八戒,笃好文雅,……著《宣验记》,赞述三宝”。作为“释氏辅教之书”,其内容“大抵记经像之显效,明应验之实有,以震耸世俗,使生敬信之心”(《中国小说史略》)。具体地说:(1)敬佛奉法得福事。如《郑鲜》记短命者奉佛崇法而获延年;《刘遗民》记多病者精思禅业而病愈。(2)不敬佛法受惩事。如《程道慧》记程道慧奉道不信佛,结果病死,见阎罗王始知佛法可崇;《孙皓》记吴主孙皓置金佛像于厕,尿像头上,不久便阴囊肿痛,后供奉佛像于殿,叩头谢过,当夜痛止肿消。(3)杀生受报事。如《吴唐》记吴唐射死鹿母子,后来竟误射杀亲生子而得到报应;《王导》写王导兄弟三人取宅巢鹊,断舌而杀之,结果兄弟悉得喑疾;《沛国周氏》记周氏儿时用蒺藜害死三只小燕,长大后三子皆哑等。佛家戒杀生,故多此等故事。(4)观世音显验事。如《车母》、《沈甲》以受难者诵念观世音而得免祸的故事,说明佛门法力之大。佛教中,观世音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善男信女们对她顶礼膜拜,故此书中多记其事。(5)佛像显验事。如《丁零》写贼寇丁零弓射佛像,而佛像显灵使其被诛。因本书有极强的宗教功利主义目的,所以以上这些故事,迷信色彩很重,缺乏人情味,致使艺术感染力甚弱。但是,此书也有少数故事虽然宣扬佛教普救众生的观念,本身却也有其积极意义。如《雉救火》、《鹦鹉灭火》等,以飞禽救火感动天帝,宣传博爱与恒心,且想象构思奇幻万端,引人入胜。《宣验记》是南朝第一部专为宣明佛家因果应验观念的志怪作品,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 刘义庆 罗刹鬼 ☛ 《宣验记》《宣验记》
志怪小说集。南朝宋刘义庆撰。《隋志》著录13卷,亡佚。现存鲁迅据《太平广记》、《说郛》等书辑佚文35条,收入《古小说钩沉》,是目前较为完备的辑本。《宣验记》产生的年代,恰逢印度佛教在中国盛传,佛教中的灵魂不死、因果报应之说在社会上广为流行。《宣验记》正是南朝出现较早的专为宣扬佛家因果应验观念的志怪小说。《宣验记》中有不少宣传佛教法力的故事。如《沈甲》条写沈甲心中有佛,向观音求救而免于一死;《车母》条写母亲为儿子虔心求佛,使儿子幸免于难。这两则故事表现了佛法弘大。《宣验记》还警诫世人要敬佛法。《孙皓》条以孙皓先因侮辱佛像、遭报得病,后洗洁佛像得康复的故事,说明不敬佛就会受惩罚。以上几条较有代表性的故事,都带有极浓重的宗教色彩,说教成份多,缺少人情味,以至缺乏艺术感染力。只有少数普救众生的故事,如《鹦鹉救火》、《雉救火》等,以飞禽救火感动上天的传说,宣扬博爱与恒心,有一定积极意义。总的来说,《宣验记》除少数佳篇外,大多数以神佛为内容,以宣教为目的,且大部分条目千篇一律,缺少文彩,不仅降低了作品作为小说的文学价值,也影响其说教效果。 宣验记十三卷。南朝宋刘义庆 (详见《世说新语》)撰。是南朝中专为宣明因果应验的佛家观念的志怪小说。其内容一类是鼓吹信佛的好处,如敬奉佛法可以脱难灭灾,保命免死,富贵长生等。一类是宣扬经舍、佛像、佛经、佛地有灵,神圣不可侵犯。如精舍能避火,金像现神光,佛经显灵异等。都是一些宗教宣传,且故事不生动,少有人情味,远不及《幽明录》。该书最早见于《隋志》史部杂传类,两《唐志》不录,不知亡于何时。《说郛》、《五朝小说》、《锦囊小史》均有辑本。鲁迅从唐宋诸类书中辑其佚文三十五条,载入《古小说钩沉》。 《宣验记》xuan yan jiRecords in Proclamation of Manifestations→刘义庆 (Liu Yiq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