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塔塔尔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塔塔尔族Tata’erzu

中国56个民族之一。人口5064人(1990)。主要聚居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阿泰、昌吉、伊犁、乌鲁木齐等地。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文字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塔塔尔族传统体育活动有爬杆、赛跳跑、拔河、塔塔尔族摔跤、塔塔尔族赛马等。
❶爬杆。塔塔尔族在举行爬杆比赛时,要在木杆上涂以肥皂,使其滑润,参赛者中先爬上顶点的为优胜者。
❷赛跳跑。塔塔尔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多在喜庆节日时举行。参赛者口衔匙子,匙内放鸡蛋1枚,有的还在腿上绑上小沙布口袋。比赛时,参赛者快速向目的地前跑,以鸡蛋不落地、最先到达终点者为优胜。

塔塔尔族tǎtǎ'ěrzú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
★塔吊 塔林 塔楼 塔台
★电视塔 钻(zuàn)塔 聚沙成塔

塔塔尔族tǎtǎ’ěrzú

〈名〉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新疆。

塔塔尔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1990年人口有4 873人。主要散居在新疆吾维尔自治区乌鲁木齐、伊宁、塔城、阿勒泰、昌吉一带。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哈克语支。塔塔尔族已不使用自己的文字,通用维、哈两族语言文字。信仰伊斯兰教。塔塔尔人的先民是古时中国北方游牧的突厥汗国统治下的一个部落。主要经营商业和手工业。塔塔尔族文化教育较普及,人民能歌善舞,其民歌、舞蹈为新疆其他民族人民所喜爱。

塔塔尔族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历史上塔塔尔亦称“鞑靼”、“达旦”、“达靼”、“塔坦”、“达恒”、“塔塔儿”。塔塔尔族的先民与“鞑靼”有着渊源关系。鄂尔浑叶尼塞碑文中有“鞑靼”的记载,唐文献里亦有“达旦”的记载,是我国北方突厥汗国衰亡后的一个强大部落。蒙古强大后,鞑靼部落为其所并。蒙古人西征时,西方曾把蒙古人统称为鞑靼。13世纪蒙古人在伏尔加河一带建立钦察汗国。15世纪中叶,钦察汗国衰亡,鞑靼人在伏尔加河中游自建喀山汗国,后被俄罗斯征服。喀山汗国建立前,其境内的鞑靼人、突厥化了的蒙古人同钦察人和保加尔人相处,混合发展而成民族。塔塔尔人,作为一个民族就在这一时期形成。我国的塔塔尔族是从19世纪20年代起,陆续从苏联的喀山、斜米列奇、斋桑等地迁入我国的东北和新疆的。他们来中国的原因较复杂。一部分是失去土地为谋求生路,经伏尔加河下游、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来新疆的;一部分是从西伯利亚逃来的伐木工人或修铁路的工人;有的是塔塔尔商人或贸易官员;还有少量教师和宗教人员。在东北的塔塔尔人,目前只剩下10户人家。塔塔尔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大多数人从事商业,少数从事农牧业和手工业。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许多人兼通维吾尔和哈萨克语言文字。他们以经商为主,也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主要节日有“撒班节”(犁头节)等。在奇台县建有全国惟一的塔塔尔民族乡。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新疆的塔塔尔族有4501人。分布于新疆的布尔津、哈巴河、塔城、伊犁、昭苏、奇台、乌鲁木齐等地。

塔塔尔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新疆伊宁、塔城、阿勒泰、昌吉、乌鲁木齐等地。人口为4873人(1990年)。史书上曾有“达怛”、“达达”、“达靼”等不同译名,“鞑靼”(详见该条)一名最早见于唐代。15世纪时,塔塔尔人是喀山汗国的主要居民,16世纪归并入俄罗斯。19世纪时,部分塔塔尔人陆续迁入我国新疆。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民族文字,但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现通用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主要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信奉伊斯兰教。民间音乐舞蹈在群众中广为流行,能歌善舞是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的一个特色。

塔塔尔族

史称“达怛”、“鞑靼”、“达达”, 系不同译名。始见于唐代突厥文《阙特勤碑》中,九世纪中汉文文献的“达怛”是最早译名。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地。4,127人(1982年)。其先民与*鞑靼有渊源关系。在我国史籍中“塔塔儿”为“鞑靼”别称之一。蒙古兴起后, 鞑靼部为其所并。十五世纪中叶, 钦察汗国境内的鞑靼人脱离钦察汗国独立, 自建喀山汗国, 位于伏尔加河中游。1552年被俄罗斯征服。喀山汗国建立之前, 其境内的鞑靼人、突厥化了的蒙古人同钦察人、保加尔人多长期相处,混合发展而成民族, 成为该汗国的主要居民。十九世纪初起, 该族部分人从伏尔加河中游陆续迁入我国新疆, 在与当地民族人民共同劳动和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 成为我国的少数民族。操塔塔尔语, 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由于长期与维吾尔、哈萨克族共处,现已通用维吾尔、哈萨克语文。多信伊斯兰教。解放后, 主要从事畜牧业,少数从事农业、手工业。教育事业较发达, 二十世纪初即已创办现代学校。歌舞音乐能吸收其他民族的长处,颇负盛名。戏剧艺术发展较早,三十年代初期已成立专业剧团。传统节日有库尔班节、肉孜节、撒班节(犁头节)等。

塔塔尔族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3地。人口为4890人(2000),其中男2550人,女2340人。受教育程度:研究生8人,大学本科297人,大学专科328人,中专457人,高中580人,初中1407人,小学1303人,扫盲班19人,未上过学114人。分布的行业:农、林、牧、渔业57人,采掘业5人,制造业6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人,建筑业2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8人,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22人,金融、保险业4人,房地产业1人,社会服务业4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2人,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32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16人。从事的职业: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4人,专业技术人员50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5人,商业、服务业人员28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35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23人。塔塔尔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近100年以来,塔塔语正向维、哈语靠拢,现已通用维吾尔语文和哈萨克语文。塔塔尔族主要经营商业和手工业。信仰伊斯兰教。子女结婚后,与父母分居,但赡养父母,养老送终。

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人口约为5000人。散居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比较集中的有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使用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除一些老年人使用塔塔尔语外,其他人一般都使用当地的哈萨克语或维吾尔语。塔塔尔族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但由于同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人杂居在一起,关系密切,所以这两个民族的文字成为塔塔尔族人的通用文字。塔塔尔族人多信仰伊斯兰教。
塔塔尔族的先民来自中国北方突厥汗国的一个部落“鞑靼”,最早见于唐代。“达旦”、“达达”、“鞑靼”、“达怛”等都是塔塔尔的不同译音。13世纪蒙古西征时,西方人把蒙古人称为塔塔尔。蒙古人建立的地跨欧亚两洲的金帐汗国衰亡后,15世纪在伏尔加河一带建立了喀山汗国。16世纪,归并俄罗斯。塔塔尔人作为一个民族在这一时期已经形成。19世纪初开始不少塔塔尔人自俄罗斯迁徙到中国新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有一些塔塔尔人迁来,成为中国的塔塔尔族。居住在村落的塔塔尔人主要从事牧业生产。塔塔尔人中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多居住在城镇,其教育事业特别发展,他们为新疆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达斡尔族   俄罗斯族 ☛
塔塔尔族

074 塔塔尔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为4873人(1990年),散居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数居住在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使用塔塔尔语,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横行左书拼音文字。因长期与维吾尔、哈萨克等族杂居共处,所以兼通这些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塔塔尔族名,最早出现于唐代文献,亦译作达旦、达达、鞑靼等。原是我国北方突厥汗国所辖的部落。15世纪金帐汗国衰落,塔塔尔人自称是蒙古人的后代,在伏尔加河中游及卡玛河一带建立了喀山汗国。塔塔尔族即是由喀山汗国的保加尔人、钦察人、蒙古人等互相融合而成的。中国的塔塔尔族主要是19世纪20年代以后,陆续从喀山、斜米列齐、斋桑等地迁来。塔塔尔族历史上多经营商业,少数从事手工业、家庭副业,一部分人当牧工,农民。信仰伊斯兰教。

☚ 京族   独龙族 ☛

塔塔尔族

中国少数民族。散居新疆各地。人口4127人(1982年)。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通用维吾尔、哈萨克族语文。源于蒙古人。以行商为主,兼营农牧业。信仰伊斯兰教。文化教育事业发达。男子喜穿绣花白衬衣,外加黑色齐腰短背心或黑色短襟长衫;妇女着长裙,戴有珠子的小花帽。擅长烹调,有类似啤酒的“支儿西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治、经济、文化有所发展,由于人口少而分散,没有建立民族自治地方,但同样享受民主权利。

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散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主要在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县市。4,127人 (1982年)。其先民与鞑靼有渊源关系。操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曾用过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现一般通用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多信仰伊斯兰教。主要从事畜牧业,少数从事农业、手工业。教育事业比较发达,20世纪初已创办现代学校。歌舞音乐颇负盛名,乐器有“库涅”、“科比斯”、二弦小提琴等。每年春天的“撒班节” (犁头节) 是一年一度的盛会,有歌舞、拔河、赛马、摔跤等群众性活动。

☚ 塔希提人   雅浦人 ☛

塔塔尔族/鞑靼/塔塔尔语/塔塔尔文字/塔塔尔族社会经济/天兴洋行/吉祥涌洋行/塔塔尔族饮食/塔塔尔舞/库涅/塔塔尔碗/宇宙树/撒班节/库尔班·海里迪/阿布都拉·托卡依/木拉提·热木孜/外里艾合麦特·毛拉西夫/再乃甫·吉力克巴叶娃/法里黛·阿利耶娃/海衣达尔·沙依然尼/海比甫玉尼奇/古兰丹姆·海比布里娜/塔塔尔清真寺/白斑山羊/大泉塔塔尔民族乡

☚ 达斡尔族的禁忌   塔塔尔族 ☛

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

塔塔尔这一族名是从历史上沿袭下来的,亦称“鞑靼”、“达旦”、“达靼”、“塔坦”、“达怛”、“塔塔儿”。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塔塔尔人口为4837人,分布在塔城、伊宁、乌鲁木齐等城市,多从事教育、工业、商业;居住在奇台、吉木萨尔、阿勒泰等地农牧区的多从事农牧业。1989年7月25日,奇台县的大泉乡成立了塔塔尔民族乡。塔塔尔族操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奴语支克普恰克语组。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因塔塔尔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人民杂居,这两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逐渐成为塔塔尔族的日常用语和通用文字。
塔塔尔族的先民与“鞑靼”有着渊源关系。鄂尔浑叶尼塞碑文中有“鞑靼”的记载,唐文献里亦有“达旦”的记载,是我国北方突厥汗国衰亡后的一个强大部落。蒙古强大后,鞑靼部为其所并。蒙古人西征时,西方曾把蒙古人统称为鞑靼。13世纪蒙古人在伏尔加河一带建立钦察汗国。15世纪中叶,钦察汗国衰亡,鞑靼入在伏尔加河中游自建喀山汗国,后被俄罗斯征服。喀山汗国建立前,其境内的鞑靼人、突厥化了的蒙古人同钦察人和保加尔人相处,混合发展而成民族。塔塔尔人,作为一个民族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我国的塔塔尔族,是从19世纪20年代起,陆续从苏联的喀山、斜米列奇、斋桑等地迁入我国的东北和新疆的。他们来中国的原因较复杂。一部分是失去土地的塔塔尔人,为谋求生路,经伏尔加河下游、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来到新疆;一部分是逃离在西伯利亚伐木或修铁路的工人;有的是塔塔尔商人或贸易官员;还有少量教师和宗教人员。在东北的塔塔尔人,目前只剩下10户人家。在新疆的塔塔尔人,主要分布在北疆的阿勒泰、布尔津、哈巴河、塔城、额敏、裕民、乌苏、伊宁、巩留、昭苏、奇台、吉木萨尔、乌鲁木齐等县市;南疆的喀什、阿克苏及吐鲁番地区有少量塔塔尔人居住。新疆的塔塔尔人,在近一个半世纪中,同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为新疆的建设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 塔塔尔族   鞑靼 ☛

塔塔尔族ta ta er zu

the Tatar nationality

塔塔尔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古称“达怛”、“鞑怛”、“鞑靼”、“达达”。最初见于唐代突厥文《阙特勤碑》,9世纪中始有汉译名。原是突厥的一支,居于捕鱼儿海(今贝尔湖)等地。宋、辽时期从属于契丹。13世纪初被蒙古征服,成为其一部分。15世纪中叶,居住于钦察汗国境内鞑靼人独立,在伏尔加河下游建立喀山汗国,并在长期相处过程中,同保加尔人、突厥化蒙古人、钦察人融合,成为当地主要居民,至1552年为俄罗斯兼并。19世纪初年以后,为躲避沙俄掠夺及谋经商,部分人陆续移居新疆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地,发展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西、中、东3种方言。文字以阿拉伯文为基础制成。因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长期杂居,现已通用此二种语文。多信仰伊斯兰教。解放前大部分从事商业,贩运茶叶、食盐、布匹等物。少数从事农业和手工业。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多由父母包办。重视教育事业。所建伊宁塔塔尔学校,是新疆历史最悠久的民族学校之一。生活丰富多彩,经常载歌载舞。现有人口4873人(1990年)。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