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同义】总目录 地节地骨皮地骨皮cortex lycii清虚热药。出《神农本草经》。见《蕃牧纂验方》。又称枸杞根、杞根、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根皮。早春或秋后采挖。晒干。切段生用。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甘、微苦,寒。入肺、肾经。功能凉血退热,清肺止咳。《痊骥通玄论》:“导热凉三焦。”《大武经》:“去心火,泻火毒。”主治:❶阴虚发热、盗汗,与知母、胡黄连、银柴胡、秦艽配伍,如清骨散(《证治准绳》)。 ❷劳伤咳嗽,与桑白皮、甘草、粳米配伍,如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❸牛尿血,与车前子、益智仁、猪苓、石苇、栀子等配伍。牛、马15~45克;猪、羊6~15克。研末冲服,或水煎候温灌服。本品含桂皮酸、多量酚类物质、甜菜碱(betaine)、皂甙及鞣质等。对人工发热的家兔有显著退热作用。煎剂对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与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注射剂(100%浓度)对未孕大鼠与小鼠的离体子宫有显著兴奋作用。 地骨皮出 《神农本草经》。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 或宁夏枸杞L. barbarumL. 的根皮。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甘,寒。入肺、肾经。清热,凉血。治肺结核潮热盗汗,肺热咳喘,痰中带血,吐血,衄血,糖尿病,高血压病。煎服: 9~15g。本品含枸杞环八肽、苦可胺等,还含甜菜碱、胆碱、苦可胺 (KukoamineA) 等生物碱以及桂皮酸、亚油酸、亚麻酸、β-谷甾醇和多量酚类物质。浸剂、酊剂及煎剂对麻醉犬、猫、兔均有明显降压作用;甜菜碱能轻度降压,能抗脂肪肝。桂皮酸有抗菌、抗真菌及升高白细胞数。对犬有利胆,对大鼠有轻泻作用。 地骨皮见“枸杞子”。 地骨皮dì gǔ pí《本草纲目》木部第36卷枸杞地骨皮(72)。药名。 【基原】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1.等的根皮。原植物详“枸杞子”条。 【别名】杞根、地骨、地辅、地节(《本经》),枸杞根、苟起根(《本草经集注》),枸杞根皮(《药性论》),山杞子根、甜齿牙根、红耳堕根(《河南中药手册》),山枸杞根、狗奶子根皮(《山东中药》),红榴根皮(《中药材手册》),狗地芽皮(《四川中药志》)。 【性味】甘,寒。 ❶《本经》:“味苦,寒。” ❷《别录》:“大寒,无毒。” ❸《本草纲目》:“味甘淡,寒。” 【归经】入肺、肝、肾经。 ❶《汤液本草》:“足少阴,手少阳经。” ❷《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 ❸《本草汇言》:“入足少阴、足厥阴经。”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 ❶《本经》:“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 ❷《别录》:“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筋,强阴,利大小肠,耐寒暑。” ❸《药性论》:“细锉,面拌熟煮吞之,主治肾家风。” ❹《食疗本草》:“去骨热消渴。” ❺《本草别说》:“治金疮。” ❻李杲:“治在表无定之风邪,传尸有汗之骨蒸。” ❼王好古:“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 ❽《日用本草》:“治上膈吐血;煎汤漱口,止齿血,治骨槽风。” ❾《本草纲目》:“去下焦肝肾虚热。” ❿《本草述》:“主治虚劳发热,往来寒热,诸见血证、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瘅,中风,眩晕,痉茝,腰痛,行痹,脚气,水肿,虚烦,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至五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淋洗,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❶《医学入门》:“忌铁。” ❷《本草汇言》:“虚劳火旺而脾胃薄弱,食少泄泻者宜减之。” ❸《本草正》:“假热者勿用。” 地骨皮dìɡǔpí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别名枸杞根皮。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chinense Mill. 的根皮。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甘, 寒。入肺、肾经。凉血除蒸, 清热降火。治肺结核潮热、骨蒸盗汗, 肺热咳喘,咯血, 衄血, 糖尿病, 高血压病。煎服:9 ~15克。本品含甜菜碱、桂皮酸和多量酚类物质。煎剂等对麻醉犬、猫、兔有明显降压作用, 可使兔血糖降低。水、醇提取物有显著退热作用。 地骨皮 地骨皮地骨皮,又名枸杞根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地骨。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 barbarum L.的根皮。春初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根皮呈筒状、槽状或不规则片状。长3~10cm,筒径0.5~2cm,厚1~3mm。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较粗糙,有不规则交错的纵裂纹,易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较平坦,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外层较厚,灰黄色,内层灰白色。气微香,味稍甜而后苦。枸杞根皮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宁夏枸杞根皮主产于宁夏、甘肃等省区。 本品味甘,性寒。归肺、肾经。功能清虚热,泻肺火。主治骨蒸劳热、肺热咳喘、咳血、衄血、消渴等证。陈士铎谓,欲退阴虚火动,骨蒸劳热之症,用补阴之药加地骨皮,始能凉骨中之髓,而去骨中之热。故临床主要用于虚劳骨蒸、潮热盗汗。如《证治准绳》清骨散,《卫生宝鉴》秦艽鳖甲散,均取本品与银柴胡、知母、鳖甲等清热滋阴药配用。若风寒散而未尽,寒热潮作,日久不休者,用地骨皮兼走表里之药,亦可消其浮游之邪。本品与桑白皮配伍,又有清泄肺火的作用,主治燥热伤肺之咳喘、咳血,如《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由于地骨皮能泻火益阴,故对阴虚肺热,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午后蒸热,舌红少津,脉细数之劳热咳嗽亦可与知母、沙参、桔梗等清热润肺化痰药同用。此外,本品还可凉血止血,常与白茅根、侧柏叶等为伍,用于吐血、衄血、尿血等证。因其甘寒清润,入肾益阴故又可用治消渴,如《圣济总录》地骨皮饮,以本品配伍栝蒌根、芦根、麦冬等,治消渴饮水不止。煎服,10~15g。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非其所宜。 实验研究: 根皮含甜菜碱、胆碱、苦阿胺A等生物碱及β-谷甾醇、皂甙、亚油酸、桂皮酸、多量酚性物质及维生素B1。水浸、酊、煎剂、静脉注射或灌胃,对动物均有稳定而持久的降压作用,伴有心率减慢和呼吸加快,其降压原理与中枢有关,还可能有阻滞交感神经末梢及直接舒张血管的作用。地骨皮煎剂或提取物使血糖显著而持久地降低,其降血糖作用是由于含有胍的衍生物。对于注射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并无明显的对抗作用。此外,地骨皮浸膏尚能降低家兔血清胆固醇; 水或醇提取物并具解热作用。 ☚ 白薇 青蒿 ☛
地骨皮 地骨皮本品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is Mill.的干燥根皮。初春或秋后采挖,剥取根皮,晒干 干燥根皮呈筒状或槽状,长3~10cm,宽0.5~1.5cm,厚0.1~0.3cm。外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粗糙易剥落,有不规则的纵裂隙。内表面黄白色,较平坦,有细纵纹。质脆易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黄色,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甘苦。 本品为少阳人药。功能开肾之胃气而进食消食,泻热。主要用于少阳人阴虚而引起的发热、吐血、消渴证及少阳人身寒腹痛泄泻等证。如《东医四象新编》十二味地黄汤,用本品配熟地、山茱萸、泽泻、丹皮、玄参等药,治疗少阳人阴虚火动、消渴、吐血等证。又如《东医寿世保元》忍冬藤地骨皮汤,用本品配忍冬藤、黄柏、川黄连等,治疗少阳人身寒腹痛泄泻之证。常用量5~15g。 ☚ 枸杞子 甘遂 ☛ 地骨皮di gu pi【医学】the root bark of Chinese wolf-ber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