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场诗
韵白之一种,亦属下场诗一种。但只限于全剧结束时人物下场用,以概括全剧并揭示全剧主旨,有类“篇末点题”和“终剧”的意义。如元杂剧《单鞭夺槊》卷场诗云:“胡敬德显耀英雄,单雄信有志无功。圣天子百灵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亦有用“词”和“煞尾”结束全剧的,且用“煞尾”者居多。至于杂剧之末有“题目正名”,不能视为卷场诗,因剧已“散场”。在传奇中用卷场诗已成常例,在“尾声”之后,或四句或八句,与第一出“家门”照应。如明传奇《红梅记》用“落拓江湖二十年,闲愁闲闷过花前。且将一片丈夫气,散作绮罗丛里言”。明传奇《燕子笺》则集唐诗八句:“能将疏懒背时人,木落花开又一新。佳气徘徊笼细网,残英淅沥染轻尘。自为江上樵苏客,不识天边侍从臣。遽惜欢娱歌吹晚,圣明万寿一千春。”而清李渔的《风筝误》则在卷场诗中阐发了他的戏剧观:“传奇原为消愁设,费尽杖头歌一阕。何事将钱买哭声,反令变喜成悲咽。惟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传奇不用卷场诗而用“尾声”作结者,意义亦相类,然属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