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豆类作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豆类作物【同义】总目录 豆类作物嘉菽 嘉菽/黑小豆/麻累/寒豆/胡豆/扊扅豆/蛾眉豆/猎沙/㯿摄/玄清卉醴/芝麻/狗虱/巨胜/汉麻/黄麻/人果/长生果/边果/黄金颡/光风/连枝草/怀风/牧宿/塞芦/金丝薰/相思草/熙朝瑞品 ☚ 乌昧草 嘉菽 ☛ 豆类作物legume crop以收获成熟子粒为目的而栽培的一类豆科植物。如大豆、蚕豆、豌豆、绿豆、饭豆、菜豆、花生等。成熟子粒中富含蛋白质,约为禾谷类子粒蛋白质含量的2~4倍。豆类可直接食用或加工成各种豆制品。大豆、花生等的子实富含脂肪,可提取食用油。 豆类作物大豆、小豆、绿豆等豆科作物。分食用、油用和饲用3类。食用豆类蛋白质含量高,一般在20%以上。油用豆类油分含量高,如大豆含脂肪达20%。豆类作物具有固氮作用,其生物固氮占全球生物固氮的约40%。1998年中国豆类作物播种面积1170 万hm2,总产2000 万t。 豆类作物农作物类别之一。以食用种子或嫩荚为主的豆科作物。种子富含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根部有与其共生的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素,增进土壤肥力,故又称为养地作物。 豆类作物 豆类作物湖南豆类作物主要有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等。湖南在西汉时期就有大豆栽培和加工利用,距今至少有2100年的历史。民国20年 (1931)调查,湖南省种大豆较多的县有68个,常年播种面积296.2万亩,常年总产量22.56万吨,亩产76公斤;1933年全省大豆播种面积329.9万亩,为历史上最高年,总产量为29.80万吨。1949年全省播种面积64.22万亩,总产2.57万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豆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950年全省播种面积增加到103万亩,比1949年增加38.78万亩。以后逐年有所增加,1995年播种面积达323.10万亩,总产33.25万吨,分别为1949年4.03倍、11.94倍。湖南蚕豆栽培较广,民国36年(1947),全省蚕豆栽培面积458万亩,总产为33.89万吨,为历史上最高年,单产74公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蚕豆产区不断扩大,湘中、湘南、湘西等丘陵山区都有种植,种植面积起伏较大。50年代初期逐年发展,以后随着双季稻的扩大,蚕豆面积又逐年减少,60年代初,为度春荒,蚕豆生产又有发展,1964年蚕豆种植面积达684.9万亩,为历史上最高年,总产达15万吨; 70年代中期面积又逐年下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因以蚕豆为主要原料的粉丝加工业大发展,蚕豆生产又有回升,到1982年全省栽培面积103万亩,总产量8.3万吨,单产80.5公斤,为历史上最高年。后因蚕豆滞销,售价低,加之农业结构调整,农民种植价格较高的作物,蚕豆种植面积又有下降,1990年种植面积仅76.23万亩,总产6.09万吨,单产80公斤。湖南种植豌豆约有2000年的历史,主要集中在滨湖和湘中一带的红壤山地。民国36年(1947),全省栽培面积243.7万亩,总产10.75万吨,亩产44.11公斤,为历史上的最高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和其他高产旱粮作物的推广,豌豆播种面积不断下降,1982年豌豆栽培面积仅11.72万亩。以后统计部门未将豌豆单项统计,而与蚕豆混合统计。湖南历来有种植绿豆的习惯。民国21年 (1932) 前,绿豆产区共15个县,栽培面积共3.38万亩。澧县最多,计1.81万亩。全省常年总产量1798.4吨,平均亩产53公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绿豆生产有所发展,1961年播种面积达67.36万亩,为历史最高年,总产1.8万吨。以后,随着红薯、玉米等高产旱粮作物的发展,种植面积逐年下降,但产量有所提高。1984年总产2.3万吨。1989年平均单产72公斤。1995年省绿豆播种面积30.99万亩,总产2.57万吨。 ☚ 麦类作物 其他旱粮作物 ☛ 豆类作物black(/cereal-leguminous)crop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