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水域系统生态修复
通过生态技术措施,对退化或损坏的城市水域恢复和改善,使其基本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并稳定化的过程。城市公园水域是分布于城市 (镇) 的公园水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城市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城市公园水域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生态安全的保障和城市生态文明的象征。
伴随着我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城市公园水域大量消失,现存公园水域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日益加深,公园水域也普遍受到污染,富营养化现象突出。公园水域的补水常采用市政供水或从城市内河取水两种模式,市政供水费用高,补水工程难以普及; 从城市内河取水,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城市内河普遍受到污染,使得河水的直接取用导致城市公园水域内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甚至出现水体发黑、变臭的现象,严重影响城市公园水域的环境效应和社会效益。
城市公园水域的系统生态修复主要应用人工人湿地系统进行恢复,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非常适合城市公园水域的水处理。主要方式有:
❶潜流式人工合成湿地。人工湿地的核心技术是潜流式湿地,一般由两级湿地串联,处理单元并联组成。湿地中根据处理污染物的不同而填有不同介质,种植不同种类的净化植物。水通过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途径共同完成系统的净化,对BOD、COD、TSS、TP、TN、藻类、石油类等有显著的去除效率; 该工艺独有的流态和结构,会形成良好的硝化与反硝化功能区,对TN、TP、石油类的去除明显优于其他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内部构造系统、活性酶体介质系统、植物的培植与搭配系统、布水与集水系统、防堵塞技术、冬季运行技术。潜流式人工合成湿地的形式,分为垂直流潜流式人工湿地和水平流潜流式人工湿地。利用湿地中不同流态特点净化进水,经过潜流式湿地净化后的河水可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再通过排水系统排放。在垂直潜流系统中,污水由表面纵向流至床底,在纵向流的过程中污水依次经过不同的专利介质层,达到净化的目的。垂直流潜流式湿地具有完整的布水系统和集水系统,其优点是占地面积较其他形式湿地小,处理效率高,整个系统可以完全建在地下,地上可以建成绿地和配合景观规划使用。水平流潜流式人工湿地是潜流式湿地的另一种形式,污水由进水口一端沿水平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依次通过砂石、介质、植物根系,流向出水口一端,以达到净化目的。
❷沟渠型人工湿地。沟渠型湿地床包括植物系统、介质系统、收集系统。主要对雨水等面源污染进行收集处理,通过过滤、吸附、生化达到净化雨水及污水的目的,是小流域水质治理、保护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