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德国文化传播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德国文化传播主义 德国文化传播主义德国社会学家关于人类文化圈扩展的传播理论。揭开文化传播主义理论序幕的是德国的人文地理学家拉采尔。他在其《人类地理学》和《土地与生活》等著作中,试图从地理条件的角度,把文化要素的分布绘制在地图上。他认为文化要素是伴随着民族迁移而扩散传播出去的,自然条件造成的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会随着各民族之间联系的增强而逐渐减弱甚至消除。物质文化是各族之间历史联系的证明,物质文化“只有通过人,随着人,特别是在人之中,即在人的心上,作为一种模式思想萌芽,才能传播。”(拉采尔:《人类地理学》)这些传播主要是通过民族迁徙、掠夺征服、商业流通等方式进行的。拉采尔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实证研究,向先验的进化理论提出了挑战。他的思想后来被其学生弗罗贝纽斯所发展。后者在考察非洲的基础上,写出了《非洲文化的起源》(1898年)一书。他提出了“西非文化圈”的说法,并认为在每一个文化圈中,都有主要来自物质文化圈的特征。弗罗贝纽斯的“文化圈”概念受到了后来的传播理论的重视。格雷布内尔是德国史学家,以其“文化圈理论”而著称。他通过研究发现,世界上各个地区有6—8个单个的和独立的“文化圈”,每一文化圈都有一定数量的文化因素。他试图研究“文化圈”在全世界的传布,提出了划定文化圈的两个标准:一个是形式标准,即文化现象的相同形式;另一个是数量标准,即文化现象中大量细节上的相同。从文化圈的地理分布上,可以找到文化出现的时间顺序和转移道路。当文化圈在地理分布上连续时,这一理论似乎得到了证明,不过有时同一文化圈会被切断或相隔甚远。天主教神父施密特也是德国文化传播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格雷布内尔的“文化圈”理论为基础,认为最“古”的文化圈同最早的历史发展阶段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划分出原始文化圈(采集阶段)、第一级文化圈(生产阶段)以及第二、第三级文化圈。从发展的图式上看,越原始的文化越呈现出文化基本要素上的多元性,并以局部的人种或部族文化为表征;而高级文化则表现出较强烈的趋同性,并在全世界各地传播。 ☚ 潜在效果 霍夫兰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