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奉官官名。唐高宗时置东头供奉官、西头供奉官,掌宫内侍奉之事。 供奉官经常在皇帝左右供职的官员。唐制,中书门下两省官员,如侍中,中书令,左右散骑常侍,黄门侍郎,中书侍郎,谏议大夫,给事中,起居郎,起居舍人,通事舍人,左、右补阙,左、右拾遗,以及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等均为供奉官。开元以后,又有翰林供奉。宦官也称为内供奉。宋代供奉官仅表示其品级,无实际执掌。清代在南书房行走的官员亦称供奉官。 供奉官内侍阶官名。宋置,见“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 供奉官阶官名。属政和内侍十一阶列。北宋政和二年九月二十五日,由入内、内侍两省内侍班内东头供奉官改,为内侍十一阶之首阶。由此阶遇泛恩或磨勘许转入武选阶郎、大夫阶列。其官衔须视所在省冠以“入内”或“内侍”之省名。靖康元年罢,复入内与内侍东头供奉官之旧称(《宋诏令》卷163《改武选官名诏》,《宋会要·职官》36之22、25,《宋史·宦者》4《蓝珪传》)。并参“入内内侍省内东头供奉官”、“内侍省内东头供奉官”诸条。
供奉官东、西头供奉官通称。《宋史·杨业传附文广》:“擢其子文晟供奉官。”《分纪》卷44《横行、东西班、大小使臣》:“供奉官……为小使臣。”《云麓漫钞》卷4:“东、西头供奉官,有司号为小使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