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对外贸易Zhongguo de duiwai maoyi
我国对外贸易始于汉代前后。由张骞等开辟的“丝绸之路”,就是一条东西方著名的贸易通道。当时我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传统物品,源源不断地由这条通道运往中亚和欧洲。到了明代,郑和率领船队,七次到东南亚、印度、红海和非洲海岸,以瓷器、丝绸、茶叶等物品同所到国家交换香料、象牙等土特产,从而扩大了我国海上对外贸易的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我国对外贸易有了很大发展。1988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突破1 000亿美元,比1950年增长近90倍,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业务往来。现在,我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石油、纺织品、服装、日用工业品、煤炭、机械、茶叶、稻米、土特产、工艺品等,其中工业制成品占出口商品量一半以上,这比50年代初期我国出口商品以农副业等初级产品为主的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但是我国传统的三大出口物资:茶叶、丝绸及瓷器,仍占有很大的优势。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钢材、化肥、木材、羊毛、成套设备、铁矿石等。这种商品进出口变化是完全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目前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国家为:亚洲的日本、东南亚一些国家;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德国、英国、法国、原苏联;大洋洲的澳大利亚;非洲的埃及;南美洲的巴西、秘鲁等。此外,香港、澳门地区同祖国大陆的贸易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商品,要通过香港转运出口和进口。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大体持平。按照我国的政策,今后应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渠道和商品出口交易额,争取在国际市场打开销路,换取更多的外汇,支援社会主义“四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