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伤寒来苏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伤寒来苏集伤寒类著作。清柯琴(约1662—1735)撰。八卷。琴字韵伯,号似峰,浙江慈溪人。后迁居江苏常熟。博学多闻,能文善诗。后弃举子业,矢志医学。对《内经》、《伤寒论》均有研究,尚撰有《内经合璧》,已佚。柯氏认为《伤寒论》注家虽多,但诠注纷纭,初学者无所折衷。故为之逐条逐句细加研勘,使其条理井然,立论明彻,故名《伤寒来苏集》。全书二十二万余字。包括《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三部分。《伤寒论注》成书于康熙八年(1669),四卷。以证为主,将《伤寒论》原文依据六经的方证,分立篇目,重加编次而成。首卷先立总纲一篇,汇集《伤寒论》总论伤寒之条文,分别予以注释;其次依六经之序分述各经之脉证。各经之中,亦先立总纲,然后以证为主各分篇目,把《伤寒论》条文各以类从,分别予以校正、疏证、阐发。所论明晰,切合临床实际。《伤寒论翼》撰于康熙十三年,二卷。为《伤寒论注》的补充论述。上卷论述《伤寒论》大法,六经合病和风寒、温暑、痉湿等证。并附平脉法。下卷分析六经病脉证、治法以及转归等内容,体现作者的学术思想。《伤寒附翼》二卷,论《伤寒论》诸方,结合病因、病理、脉证、方义、使用法则,颇能启发后学。本书对《伤寒论》的编次方法,以及证、治、方、药进行全面探讨,并对六经概念提出自己的见解。是书注重理法,与临床联系较紧,故颇为后世医家所推崇,为学习和研究《伤寒论》重要参考书。有乾隆二十年(1755)马中骅校刊本,同治四年(1865)灵兰堂刊本,一九五九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伤寒来苏集书名。即清·柯琴所撰《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之总称。各详该条。建国后有排印本。 伤寒来苏集书名。清·柯琴(韵伯)撰。8卷。作者认为王叔和的编次错乱,也反对方有执、喻嘉言等人的分类法,而采用以方名证,以证分类的办法将《伤寒论》重新编次,加以校正和注释。对后世影响较大。本书系《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三书之总称。《伤寒论注》以证为主,如麻黄汤证、桂枝汤证等。《伤寒论翼》列述伤寒大法、六经、并病、合病及风寒、温暑、痓湿等证,并附平脉法、六经分证等。《伤寒附翼》论析《伤寒论》方。 伤寒来苏集shānghánláisūjí医书。8 卷。清·柯琴撰。系《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之总称。《伤寒论注》以证为主(如麻黄汤证、桂枝汤证等), 将《伤寒论》原文归纳类聚,予以阐注。《伤寒论翼》列述伤寒大法、六经、并病、合病及风寒、温暑、痉湿等证, 并附平脉法、六经分证等。《伤寒附翼》论析《伤寒论》方。柯氏认为,“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 书中颇多精辟的见解。新中国成立后有排印本。 伤寒来苏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