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新民主主义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新民主主义论 著作名。毛泽东于1940年1月发表。论述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区别了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性质与不同历史范畴,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提出了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不同于社会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针对国民党的反共谰言,驳斥了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谬论,批判了混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所谓“一次革命论”,痛斥了顽固派“收起共产主义”的狂妄叫嚣。这部书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理论的一个发展。 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1938年10月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向何处去是当时历史提出的必须予以回答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考察了中国和世界的近代历史,指出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先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分析了十月革命以后的世界形势,说明了中国革命已不再属于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属于新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已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旧的民主主义在中国已经没有出路,不仅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软弱性,而且因为国际资产阶级的阻挠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反对;新民主主义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最终以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革命。毛泽东区别了新旧三民主义,以及新民主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纲领的异同,对当时的一些理论问题,用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出了科学的说明。毛泽东指出,国体就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就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相应地,国家体制就分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阐明了新民主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三大纲领,即政治上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经济上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归人民共和国所有,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并促进合作经济的发展,允许民族资本的存在和发展;文化上发展共产主义思想指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篇文章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探索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革命的理论,形成了完整的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 《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1940年1月写的一篇重要的理论著作。原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为题,刊于《中国文化》创刊号。后来,在《解放》第88—89期合刊号上登载,改为现在题目,现收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作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指出,中国革命必然分为民主主义的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同时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系统的阐发,所谓新民主主义政治,其核心问题就是要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它既和旧形式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共和国相区别。也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它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治形式,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为使人们充分认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作者对国体和政体的概念作了精湛的分析,指出:“这个国体问题,从前清末年起,闹了几十年还没有闹清楚。其实,它只是指的一个问题,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资产阶级总是隐瞒这个阶级地位,而用‘国民’的名词达到其——阶级专政的实际。至于还有所谓‘政体’问题,那是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一定社会的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作者进一步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就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点形态上的反映。新民主主义文化与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相适应,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谈到民族文化时,作者特别强调文化的阶级性同继承性的关系。即所谓民族的文化,是指带有我们民族特性,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尊严和独立的文化。“凡是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决不能生吞活剥的毫无批判的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大亏的”。同时作者十分强调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它指出:“中国的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因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的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这些论点对于正确地开展法学研究和正确地对待人类法律文化,都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新民主主义论著作名。毛泽东写于1940年1月。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全面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指出这种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 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并将不停顿地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 批判了主张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右倾投降主义, 驳斥了主张脱离社会现实迅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左”倾空谈主义 揭露了资产阶级顽固派以三民主义为幌子反对共产主义、妄图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强调了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 并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指出了我们的文化应该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 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论Xinminzhuzhuyilun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1940年1月,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国民党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妄图取消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又在舆论上鼓吹“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要实行“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法西斯专制主义。民族资产阶级幻想走“中间道路”,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了粉碎国民党的进攻,驳斥其谬论,打破民族资产阶级的幻想,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 ☚ 三次反共高潮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 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论》xinminzhuzhuyilun毛泽东1940年1月写的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著作。最初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为题发表在《中国文化》杂志创刊号上;1940年2月在延安出版的《解放》第98、99期合刊登载时改名为《新民主主义论》。1952年编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文章在分析了国际国内历史情况根本变化的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理论,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规律、步骤和发展前途,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书中以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的观点,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变新民主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社会。著作科学地阐明了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革命的发展阶段。并进一步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而社会主义革命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批判了企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反动谬论,以及故意混淆革命不同发展阶段的所谓“毕其功于一役”、“一次革命论”的错误主张。该著作还通过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的阐述,为新中国的建立描绘了蓝图。这篇文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对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早日胜利,和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 矛盾论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民主革命的理论。认为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主革命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这种革命的性质虽还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它已不是旧的、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和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为目的的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发展趋势是社会主义革命。揭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革命斗争的规律。 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的重要政治哲学著作。写于1940年1月。编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中国近代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根本变化及其特点,区别了中国革命的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范畴。指出五四运动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论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批判了混淆革命阶段的“不断革命”论和企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论调,规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文中还阐发了共产党的宇宙观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与民生史观是根本对立的,“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等哲学观点。这部著作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曾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为题发表于1940年2月15日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同年2月20日在延安出版的《解放》第98、99期合刊登载时,改题为《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在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诱降下,国民党顽固派从1939年底起不仅进行军事挑衅,制造磨擦,而且在思想战线上向共产党发起进攻,鼓吹“一个主义、一个党、一个领袖”,肆意攻击共产主义,叫嚷“取消”共产党。资产阶级既不满意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又害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革命,幻想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走所谓“中间道路”。在党内和革命人民中间,许多人对要建立什么样的新中国,缺乏统一的明确了解。“中国向何处去?”成为当时思想理论战线上争论的中心议题。毛泽东的文章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回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叫嚣,向人民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1)文章就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指出,中国当时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即第一步通过民主主义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第二步通过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进程。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按其社会性质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又是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更广阔的道路。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2)文章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特点和基本特征,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鼓吹的“基马尔主义”、“一次革命论”,用三民主义代替共产主义等谬论,也打破了民族资产阶级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指出,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无产阶级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民主主义革命,走欧美资产阶级的老路是行不通的。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制度。(3)文章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其政治纲领就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这个专政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经济纲领是,实行“节制资本”,即没收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为人民共和国所有,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允许不操纵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的存在与发展;同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合作经济。其文化纲领,就是发展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反帝反封建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文章还进一步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为政治和经济服务的。毛泽东的文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它所阐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理论和具体政策,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在政治思想战线上的进攻,澄清了人们的混乱思想,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理论水平,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全文约30 000字,载《毛泽东选集》第2卷。 ☚ 用新的态度对待新的劳动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