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人间词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专著。王国维著。发表于1908年《国粹学报》第47、49、50期,共64则。1926年出版单行本。作者运用西方有关的美学理论,首创“境界”说,并以此为中心论述关于艺术特征和创作方法的一些基本问题,以“能写真景物、真感情”,作为“有境界”的“最上”之作。其中论述隔与不隔、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景语与情语等,涉及主观与客观、心与物,以及形象分析和审美作用等重大的美学问题。在论述“写境”与“造境”时,提出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区别与联系问题。这些观点对20世纪的文论和创作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作者受叔本华、尼采等影响,在对文艺特征的探讨中掺入了唯心主义的杂质,表现了超现实、重形式的倾向。 ☚ 摩罗诗力说 文学改良刍议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近人王国维撰。初刊于1908年《国粹学报》,六十四则,有1936年朴社单行本。后赵万里、徐调孚又辑有《人间词话删稿》、《人间词话附录》。论词以“境界说”为中心,广泛论及“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写境与造境、境界的“隔”与“不隔”等问题,见解精辟,对古代文论有很大发展。是一部将我国传统文论与西方叔本华等人学说融合而成的具有崭新体系的文艺论著。有1954年中华书局本。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人间词话》和《蕙风词话》合为一册出版,是为通行本,共分“人间词话”、“人间词话删稿”、“人间词话附录”三卷。 ☚ 饮冰室诗话 清诗话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王国维撰。最初刊载于1908年《国粹学报》,仅有上卷。1926年俞平伯加以标点,出版单行本。1927年赵万里又从王氏遗著未刊稿辑为《人间词话未刊稿及其他》,发表于《小说月报》,即通称《人间词话删稿》。1928年罗振玉编王氏《遗集》时,一并收入,以赵辑为下卷,始有两卷本。1939年徐调孚又从《遗集》中再辑其有关词论文字,作为补遗附后,计有词话六十四则,删稿四十九则,附录二十九则,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即用此本与《蕙风词话》合印出版。1981年滕咸惠获得《人间词话》原稿,发现其中有十三则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本所未收,因成《人间词话新注》,由齐鲁书社出版。是书为王氏早年著作,前六则代表了他的词学观点,而首创“境界”说。如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又谓词“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此类解说,乃以西方文论阐释我国词论,构成新的词学研究体系,当时独树一帜,为人传诵。其他各则,皆由此生发,所举词作例证与诸家评议,时见精到之论。然综观全书,也有未当之处。唐圭璋《评(人间词话>》称此书“议论精到,夙为人所传诵。然其评诸家得失,亦间有未尽当者”。并指出:“白石天籁人力,两臻高绝,所写景物,往往体会入微,而王氏以隔少之,殊为皮相”。“王氏论柳、周之处,亦不符合实际。至谓‘北宋名家,以方回为最次’,尤为不知方回者。”(《词学论丛》第1028页)《词话丛编》据王幼安辑本收入。经后人整理、补辑,是书有多种版本问世。1991年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谭佛雏校辑《新订人间词话》和《广人间词话》,又将这部名著的编校、补辑整理工作,推进到一个新阶段,除补校出二百多处外,在编排次序上按内容分类归并为“通论之部”与“分论之部”,并加有小标题,便于检索。《广人间词话》更从《静安文集》、《续集》及《观堂集林》和《东山杂记》未刊稿等著述中,摘录有关论文艺的段落二百三十六条,以供参考。体现了《人间词话》整理研究的崭新面貌。 ☚ 近词丛话 湘绮楼评词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近代王国维著。王国维既精通中国古代文学,又喜爱尼采与叔本华的学说,他把我国古代文论同西方现代美学融合起来,对我国词学以至文艺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所论涉及范围甚广,主要问题有三。一是提出境界说。作者认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他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而境界又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类。“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者,谓之有我这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者,谓之无我之境。又说境界还有大小与“隔与不隔”之分。但不论哪种境界,都接触到词的艺术特点、艺术形象问题,接触到主观与客观、心与物的关系问题,相当全面地分析了意境的特点与构成,对我国古代意境理论作了科学总结。二是论写境与造境。作者认为根据重情或重景,创作有“以意胜”和“以境胜”两种不同倾向,而最高“境界”,则是融情入景,使所言之情沁人心脾,所写之景豁人耳目。他又将作家分为“写实”与“理想”两派,指出在创作上有“写境”“造境”之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显然已接触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方法问题。三是提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的原则,接触到了作家与现实生活,创作与修养诸问题。这些精到的见解,对古代文论有新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 词论 蕙风词话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近人王国维撰。二卷。国维 (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海宁 (今属浙江) 人。清末诸生,官学部行走兼图书馆编辑。辛亥革命后,主要从事文学、戏曲、历史、古文字和音韵等方面的研究著述,以及整理考订工作,有较多较大的成就。此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人间词话》,分三期发表于一九○八年的《国粹学报》; 下卷《人间词话删稿》刊于一九二七年的《小说月报》。虽篇幅不大,但以传统的古代文论融会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美学理论,而在探讨刻划形象,创作方法和艺术特点诸问题上,有很精到的见解。在当时和后来的文学论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宋元戏曲考 国故论衡 ☛ 人间词话词话。清末王国维(1877—1927)撰。一百四十二则。国维有《王国维遗书》已著录。此编最初发表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国粹学报》,后出单行本,一卷。通行本二卷。今本分三部分(三卷):一、本文(原上卷)主要论意境,六十四则;二、《人间词话删稿》,原为作者舍弃部分。为赵万里辑自遗著中未刊稿,刊于《小说月报》者,四十九则;三、《人间词话附录》二十九则。为各家所录王氏词论,其中樊志厚二叙实出王氏手笔,值得重视。全书约五万字。本文为全书核心部分,主要以境界说为评词的最高标准,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作者结合词艺理论谈人的美感享受、人与自然的关系,颇有深度。此书最早有一九二六年朴社出版铅印本,一九三九年开明书店单行本,由徐调孚校注,补入片断文字,即今本。一九六○年与《蕙风词话》合为一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注中所举词话例句,皆按原词录出全篇。仍由徐调孚校注,王幼安校订。编入《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为最佳本。 人间词话 411 人间词话近代重要论词专著。清末王国维著。此书虽为论词而作,却兼及众艺。其核心理论是“境界说”。书中论及增界的 “隔与不隔”,“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论及“景语”和“情语”、主观与客观,涉及到文学的艺术形象和物我关系问题;论写境与造境,接触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方法问题,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本书能够摒弃当时词坛流行的门户之见,尽管个别议论失之偏颇,但总的看对诸诗家、词家持论较为公允。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它对我国古代“意境”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较之以往的文学理论是个新的发展,并对我国近现代文学理论产生很大影响。由于作者的封建立场和所受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影响较深,书中也不时流露出唯心主义观点。 ☚ 艺概 文学改良刍议 ☛ 人间词话近人王国维撰。1908年发表。后人又辑有《人间词话删稿》、《人间词话附录》。论词以“境界说”为中心,论述了关于词的艺术特征和创作方法的许多问题。如:写境与造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景语与情语、隔与不隔、“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等,见解精辟,影响很大。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徐调孚注、王幼安校订本。 人间词话ren jian ci huaProsody of Ci Poetry (written by Wang Guowei,published in 1908) 《人间词话》ren jian ci huaProsody of Ci Poetry→王国维 (Wang Guowei)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