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国协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国协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成立的一个帝国主义战争集团。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后,俄、法首先感到它的威胁,于1892年签订俄法军事协定,相约当受到三国同盟的攻击时,两国互相支持,共同作战。另外,由于德国的扩张,英、德矛盾加剧,并逐渐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因此,英国被迫修改它的“光荣孤立”政策,调整了它和法、俄的关系,于1904、1907年分别和法、俄签订协约。至此,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日、中、意等25个国家先后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1918年战胜同盟国后,英国等协约国成员国发动了三次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均遭失败。后逐渐瓦解。 三国协约英、法、俄三国为对抗德、奥、意三国同盟,于1907年形成的军事集团。后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国的另一方。日、意、美等25国相继加入。十月革命后,苏俄宣布退出。 三国协约英、法、俄3国为对抗德、奥、意军事集团而于1907年形成的军事集团。1891~1893年法、俄结盟,1904年英法协约成立,1907年英俄缔结协定,三国协约正式成立。自此,欧洲正式分裂为两个相互对立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并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国协约 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英、法、俄三国于1904-1907年期间签订的一系列协定而形成的军事侵略集团。矛头针对“三国同盟”。1892年为抗衡德、奥、意同盟,法俄缔结军事协定,规定当法国遭受德国或意大利攻击时,或俄国受到德国或奥匈攻击时,双方以全部兵力相支持 (协定于1893年生效)。面临日益增长的德国威胁,英法调整在殖民地上的矛盾,于1904年4月8日,签订《英法协定》,法国承认英国在埃及的特权,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特权。两国还调整了在纽芬兰海岸、冈比亚、尼日尔、暹罗、马达加斯加和新赫布里底斯群岛的矛盾。英法协约签订后,英俄两国逐渐接近。日俄战争和1905年革命后,俄国在经济上日益依赖英法两国,英俄两国矛盾也因俄国国力削弱和英德矛盾的加剧而暂时缓和。1907年8月31日,英俄签订协定,波斯被划分为三个区域,北部属俄国势力范围,东南部属英国势力范围,中部为缓冲区,彼此保有取得租借权的权力。俄国承认阿富汗为英国势力范围。双方还约定不干涉西藏内政,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与西藏进行交涉必须通过中国政府。英俄协定的签订标志三国协约的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形成。 ☚ 三环外交 三国同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