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国两晋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国两晋诗

三国两晋诗sanguo liangjin shi

三国、西晋、东晋时期的诗歌创作。这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
三国前期的建安诗歌,最为繁盛。在曹氏父子周围聚集了“七子”等优秀诗人。他们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反映了汉末动乱和民生疾苦;同时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和抱负,形成一种慷慨多气、刚健有力的时代特色。曹操的四言诗比《诗经》有发展。而五言诗是当时诗人采用最多的体裁。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代表了五言诗的较高成就。曹丕的《燕歌行》,是诗歌史上较早的比较完整的七言诗。
魏末正始年间,以嵇康、阮籍为代表诗人。当时正是魏晋易代之际,政治形势十分险恶。阮籍的五言组诗《咏怀》82首以隐晦曲折的方式,表达了在黑暗现实中孤寂苦闷的心情,成为完全“使气以命诗”的文人诗歌。阮籍、嵇康的诗歌都有言涉玄理的成分,对后世玄言诗有影响。
西晋武帝太康前后,诗歌再次繁荣。有三张(张华、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还有傅玄等诗人。他们大都追求辞藻的华美,尤以潘岳、陆机名盛一时。左思的《咏史》8首,借史抒怀,独具“风力”。西晋末东晋初,玄言诗兴盛起来,以孙绰、许询为代表。郭璞的游仙诗、刘琨的抒愤诗,也各具特色。东晋末年,杰出诗人陶渊明的出现,使诗坛大放光彩。他的诗歌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表现了他与官场决绝、返归自然的生活情趣,开创了风格平淡自然又意味深长的田园诗体。但他的诗歌在当时不为人所重。诗坛的风气依旧朝着刻意求新、追求形式技巧的方向演变。

☚ 乐府诗   三国两晋文 ☛
三国两晋诗

三国两晋诗

东汉末年形成的魏蜀吴三国及西晋、东晋时期的诗歌。三国时期,乐府诗受到重视,创作中大量吸收民间歌谣的新鲜血液,使诗歌出现繁荣景象,人才辈出。主要人物是“三曹”和“七子”。“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诗紧密联系政治、军事斗争,表现了壮阔的胸怀抱负和豪迈的气概。曹丕、曹植兄弟才华英发,诗歌清丽秀出,达到当时最高水平。“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瑀、应瑒、刘桢,他们的创作关心现实,面向人生,写出了内容充实、感情真切的诗作。三曹七子对后代诗歌影响很大。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代表作有《蒿里行》、《七哀诗》、《送应氏》、《悲愤诗》、《短歌行》。三国两晋诗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是三国后期的正始诗歌。代表人物有阮籍、嵇康。他们继承建安诗歌重视现实的传统,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正始诗歌以五言为主,阮籍的《咏怀诗》今存五言82首,四言13首,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规模较大的个人抒情五言诗。第三个高潮是两晋太康及西晋和东晋之交时期的诗歌。太康诗人主要有三张(张华、张载、张协)、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等。在艺术表现方面,他们多追求辞藻的华美,开诗歌史上雕琢堆砌之风。刘琨、郭璞的诗作现实色彩较浓,独居风格。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出现,使诗坛大放异彩。他的诗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在艺术风格上,他的诗自然真朴,平淡而有思致。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停云》、《归鸟》等。

☚ 古诗十九首   汉魏六朝小说 ☛
0000348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