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国干涉还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国干涉还辽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马关条约》关于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的条款,阻碍了沙俄蓄谋已久的向东北扩张的企图;同时,法、德也有自己的算计。于是,沙俄纠合法德出面干涉,“劝告”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迫于压力,归还了辽东半岛,但却向中国索取“赎辽费”三千万两银。之后,三国以“干涉还辽”有功,要求清政府给予租借军港、筑路开矿、借款等特权,沙俄更乘机在东北扩张侵略势力。

三国干涉还辽 - 历史大事 - 可可诗词网

三国干涉还辽

 三国干涉还辽是《马关条约》签订后,俄、法、德三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促成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的事件。《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在中国获得巨大利益,使其他列强十分忌妒,特别是割占辽东半岛的决定,影响了沙俄在中国东北的利益,蓄谋独霸中国东北的俄国获悉日本割占中国辽东半岛,于1895年4月23日拉拢法、德共同出面干涉,向日本提出照会,“劝告”放弃割占辽东半岛,限期答复。三国海军同时出现在日本海面,大有顷刻兵戎相见之势,日本由于实力还不够强,无力对付三国的压力,急向英美两国求援。然而英美两国既不愿冒此风险,也害怕日本在华势力过分膨胀,都劝告日本接受三国要求。日本只得于5月4日声明接受劝告,但提出中国须以相当的款项补偿。10月19日,三国与日本商定,中国补偿日本3000万两白银为“赎辽费”,在赎款交清后3个月内,日军撤出辽东半岛。三国则以干涉还辽“有功”,迫使清政府予以租借军港、筑路、开矿等特权,俄国在我国东北迅速扩张势力。三国干涉还辽是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前奏。

三国干涉还辽

俄、德、法三国从各自利益出发,强迫日本交还中国辽东半岛的事件。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俄、德、法得悉日本将割占辽东半岛,便决定联合对日本进行干涉。特别是俄国为了进一步独霸中国东北,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的当天即向德、法政府正式提出联合干涉的建议。同年俄、德、法三国驻日公使分别到日本外务省要求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领,否则三国海军将有所行动。日本慑于三国压力,于同年向俄、德、法三国政府声明,表示接受“友谊的劝告”,交还辽东半岛,但中国需交给日本白银三千万两作为“赎辽费”,在赔款交清三个月后,日本实行从辽东半岛撤兵。此后,三国以干涉日本还辽“有功”,强迫清政府给予租界军港、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等特权。

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伙同法、德迫使日本归还中国辽东半岛的事件。光绪二十一年(1895) 2月中日谈判前夕,沙俄暗示日本不得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同时调遣大批海陆军擅入中国,对日本施加压力。4月17日 《马关条约》签字当天,即正式邀请法、德两国采取一致行动,“劝告”日本归还中国辽东半岛。23日,三国同时照会日本,限期答复。5月4日,日本正式声明接受“劝告”,但须中国付“赎辽费”。11月8日,日本与中国签订《交收辽南条约》,中国补偿3000万两白银,中国偿清上述款项之日起3个月内,日军撤出辽东半岛。此后,三国以还辽“有功”,向清政府索取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强行租借军港等特权。沙俄更乘机扩大在东北的侵略势力,实现其吞并东北、称霸远东的计划。

三国干涉还辽

016 三国干涉还辽

1895年 (光绪二十一年) 4月,俄国得知日本将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中国辽东半岛,立刻拉拢德国、法国共同出面干预。日本在俄、德、法三国压力下,做出让步,于5月4日发表声明,提出中国需出款项补偿损失。10月19日,三国与日本商定,中国需出 “赎辽费” 3000万两。日本将于得款后3个月内撤出辽东半岛。

☚ 马戛尔尼使华   东南互保 ☛
三国干涉还辽

三国干涉还辽Sanguo ganshe huanliao

中日甲午战后俄、法、德三国迫使日本退出中国辽东半岛的事件。沙俄久已蓄谋侵占中国东北, 对日本在朝鲜和中国的扩张耿耿于怀。1895年2月 (光绪二十一年正月)俄国向日本提出放弃对中国大陆扩张而只割占台湾的要求, 并擅派军队进入中国向日本示威。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前夕, 沙皇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决定联络别国阻止日本占据辽东半岛。4月17日俄国正式向法国、德国建议联合干涉, 要日本退出辽东半岛, 如果日本不应允, 即以武力相加。法国以俄国同盟伙伴积极响应。德国在欧洲与俄有矛盾, 但为把俄视线转移到远东, 使自己的势力插入中国, 也表示赞同。4月23日俄、法、德三国驻日公使各遵本国政府训令, 分别照会日本政府放弃领有辽东半岛。三国海军遂出没于日本海面, 施加军事压力。大战之后的日本政府无力对付三国, 先向英、美等国求援, 要求召开列国会议来牵制三国。英、美等国不愿冒此风险,亦恐日本在华势力发展过大, 声明中立。继而日本提出“变相占领”对策,于4月30日向俄国提出占领旅顺、大连,要求补偿金,暂行占据辽东半岛等要求。5月3日俄国回复日本, 表示 “仍维持最初之劝告”毫不让步。德、法亦随声附和。最后, 日本政府决定采取“对俄、法、德三国虽全然让步,对中国一步不让”的方针。5月4日日本声明接受三国 “劝告”, 但提出中国须交 “补偿金”。10月19日三国与日本商定中国补偿 “赎辽”费3000万两;中国付清该款项之日起3个月内, 日军撤出辽东半岛。此事后, 三国以干涉还辽有 “功”, 乘机敲诈清政府, 索取了大量政治、经济、军事利益,扩大了各自在华的势力范围。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由此而起。

☚ 马关条约   中俄密约 ☛

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俄国为维护既得利益和进一步侵略中国,1895年4月23日联合法、德进行干涉。清政府遂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三国因此取得在华开矿、筑路等特权。

三国干涉还辽

俄、德、法3国从各自利益出发,强迫日本交还中国辽东半岛的事件。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俄、德、法得悉日本将割占辽东半岛,便决定联合对日本进行干涉。俄国在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的当天即向德、法政府正式提出联合干涉的建议。同年俄、德、法3国驻日公使分别到日本外务省要求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领,否则3国海军将有所行动。日本慑于3国压力,于同年向俄、德、法3国政府声明,表示同意交还辽东半岛,但中国需交给日本白银3000万两作为“赎辽费”,在赔款交清3个月后, 日本实行从辽东半岛撤兵。此后,3国以干涉日本还辽“有功”,强迫清政府给予租借军港、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等特权。

三国干涉还辽

三国干涉还辽

俄、法、德三国迫使日本放弃割占中国辽东半岛的事件。1895年4月17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关于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的条款,首先引起了沙俄不满。沙俄吞并中国东北的野心由来已久,不允许日本独占辽东半岛。4月23日,俄、法、德三国驻日公使同时出面交涉,强迫日本交还辽东半岛。日本无力对抗以俄国为首的三国集团,英,美又不愿以实力援助,决定采取对三国让步的方针。表示愿意放弃对辽东半岛的永久占领,但逼迫清政府偿付白银3000万两作为还辽的“酬报”。1895年11月8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辽南条约》,交款“赎辽”。随后,三国以干涉还辽“有功”,强迫清政府给予租借军港、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等特权。

☚ 马关条约   中俄密约 ☛

三国干涉还辽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三月,久已蓄谋独霸中国东北的俄国获悉日本将割占辽东半岛,遂拉拢法、德共同出面干涉。三月二十三日(4月17日) 《马关条约》订立当日,又正式向法、德建议:三国联合“劝告”日本放弃辽东半岛, 日本如不允诺,即对其在海上采取共同军事行动。嗣后,三国分别照会日本, “劝告”其放弃辽东半岛,四月十日, 日本宣布接受“劝告”。九月二十二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林董签订《交收辽南条约》,规定中国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三国则以干涉还辽“有功”迫使清政府予以租借军港、筑路开矿等特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