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农业学大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农业学大寨

三、农业学大寨

从60年代中期开始,农村广泛开展了农业学大寨运动,这对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在 “文化大革命” 10年间,农业学大寨运动受到干扰,大寨经验被歪曲为 “抓阶级斗争”的经验。农业学大寨运动,一度成为推行 “左”倾路线、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工具。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这种左倾错误才被彻底纠正。
1964年初,毛泽东主席发出了 “农业学大寨” 的伟大号召,农村从此广泛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群众性运动。同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 《政府工作报告》 中,将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的基本经验概括为 “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指明了农业学大寨的正确方向。农业学大寨运动,激励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农村广泛开展了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活动,农业学大寨走向了突出政治轨道。1966年11月9日,《辽宁日报》 刊登了 《我省农村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群众运动出现崭新局面》的报道,全省农村有800多万人参加学习,占农村成年人口80%左右。运动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参加人数之多,农民学习自觉性之高,学习效果之大都是空前未有的。同年12月,辽宁省召开农业战线活学活用 “老三篇” (指毛泽东主席的 《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篇著作)讲用会,会议提出活学活用 “老三篇”,彻底改造世界观。对“老三篇”要 “带着深厚的阶级感情学”、“敢于触及灵魂”,“把毛泽东思想化为自己的灵魂”。会后组织了讲用团,分五路到全省农村传播活学活用 “老三篇” 的经验。1967年2月27日,辽宁革命造反派大联合委员会召开 “抓革命、促生产”誓师大会,贯彻毛泽东主席 “抓革命、促生产” 的指示和 《中共中央给全国农村人民公社贫下中农和各级干部的信》,提出既要做抓革命的闯将,又要做促生产的模范。1968年4月5日,辽宁省军区召开全省农村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讲用会,会议提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扎根 “权” 字、大立 “公” 字、焕发 “干”字,在阶级斗争中锤炼红心,把农村办成红彤彤的毛泽东思想大学校。
1968年5月 10 日,辽宁省革命委员会成立。1969年春,省革命委员会召开春耕生产动员和农田基本建设现场会议。会议提出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掀起农业学大寨新高潮。要求各级革命委员会要抓典型,树样板,做到市 (专)、县都有自己的 “大寨”。会议第一次提出 “打农业翻身仗” 的口号,以抓革命、促生产的精神 “实现农业翻身”。
1969年9月,辽宁省召开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讲用会第八次 (农村斗批改)会议,把农业学大寨同 “抓紧革命大批判” 和 “斗批改”运动结合起来。会议提出以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为纲,抓好斗批改是打好农业翻身仗的关键。会议树立了营口县水源公社、本溪县碱厂堡大队等50多个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开展农村斗批改运动的典型。号召 “远学大寨、近学水源、碱厂堡,打好农业翻身仗”。在学大寨运动中,全省广泛推广 “大寨工分”制度,强调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反对 “工分挂帅”,实行 “自报公议评工记分”,在分配制度上,造成了严重的平均主义。1969年12月,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召开 “打好农业翻身仗经验交流会”,会议讨论辽宁该不该打、会不会打、敢不敢打农业翻身仗问题。提出打不打农业翻身仗,不单是经济问题,而是执不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问题; 敢不敢打农业翻身仗,是有没有革命觉悟问题。认为辽宁农业翻身仗应该打、必须打,只能打胜,不能打败,“辽宁农业不翻身死不瞑目”。但是,打农业翻身仗仍然被带上浓厚的政治和阶级斗争色彩。提出打农业翻身仗,必须抓住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这个纲。
1970年9月,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召开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讲用会第十一次 (农业战线)会议,进一步提出 “学大寨、赶昔阳,坚决打好辽宁农业翻身仗”。会议继本溪县、建平县、金县和水源公社、碱厂堡大队、西房身大队等学大寨典型之后,又树立阿鲁尔泌旗巴奇楼子公社达兰花大队、朝阳县北四家子公社八盘沟大队、宽甸县永甸公社军民大队等一批学大寨典型。进一步提出打好农业翻身仗,就要像大寨那样,用毛泽东思想培养人、教育人、改造人; 就要始终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做到生产越忙越要狠抓阶级斗争不转向”。1970年 《国务院关于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的报告》下发后,辽宁省农村更加广泛地掀起了学大寨、赶昔阳群众性运动,这一运动,仍然以阶级斗争为统帅。大寨经验被片面理解为 “学出来的”、斗出来的,强调 “千条万条,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是第一条”,“狠抓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向阶级敌人斗,向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余毒斗”。提出学不学大寨,是农业战线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问题。
1972年9月,国务院召开北方14省、市、区抗旱会议,为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指明了方向。应该说,在学大寨、打农业翻身仗中,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1972年,全省灌溉面积达到100万公顷,治涝面积80多万公顷,修建水平梯田36.7万公顷,这为加快发展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农业学大寨和打农业翻身仗运动,并没有摆脱左倾错误的干扰,1972年11月,辽宁省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学大寨、打好农业翻身仗的根本,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首先要抓好批林整风,狠抓现实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开展革命大批判。1974年1月28日,辽宁省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会议请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永贵和昔阳县、大寨大队6名同志介绍经验。会议分析农业上不去的根本原因“不在客观在主观,不在群众在领导,不在方法在路线。”要求农村深入开展批林批孔斗争,批臭孔孟之道,挖修正主义老根,认为搞好批林批孔,就能推动农业学大寨运动深入发展。在农村,印发大量“批儒评法”书籍和文章,大批“党内大儒”、“孔老二徒子徒孙”。在各条战线“反回潮”和“批孔孟”的声浪中,同年6月中共辽宁省委召开农业战线批林批孔经验交流会,要求围绕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问题,批判孔老二“克己复礼”,弄清农业战线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大是大非问题。在农村,再次掀起批判“唯生产力论”、“包产到组”、“重钱轻粮”、“重副轻农”、“物质刺激”、“工分挂帅”高潮,以此促进农业学大寨运动发展。1974年8月,《小靳庄十件新事》在报刊发表后,农村迅速掀起了学习小靳庄活动。省委发出了《关于认真组织学习<小靳庄十件新事>的通知》,要求以小靳庄为榜样,全面学习推广。不久,省委召开农村学习天津小靳庄经验交流会,要求全省农村在批林批孔中学习小靳庄经验,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用社会主义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这一时期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受到左倾路线严重干扰,已经被当做政治斗争的工具。
1975年1月5日,中共辽宁省委在彰武县哈尔套公社召开现场会议,介绍哈尔套公社在批林批孔中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的“经验”。要求农村联系实际开展批林批孔,就是继续抓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狠批农村的资本主义倾向。从此,辽宁农村广泛开展推行哈尔套“经验”,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危害。所谓哈尔套“经验”,一是认为“大批资本主义才能大干社会主义”,任何时候必须抓阶级斗争这个纲。二是在大批资本主义中,“先从党委一班人自身开刀”、批判“言不及义,好行小惠”。三是批判农村“种黄烟卖高价、编席搞单干、扩大自留地、大车拉脚”等所谓资本主义倾向。四是赶所谓“社会主义大集”,取消农村集市贸易,打击“投机倒把”,把农民手中的农副产品统统拿到供销社去交易。哈尔套经验的推广,严重妨碍了农村经济发展。彰武县一年赶了72次“大集”,损失经费20余万元,粮食减产1 500万公斤。全县261名大队党支部书记,在“开刀”中被砍掉一半以上,许多搞家庭副业的农民也被打成“走资卒”。由于在干部中批判“资本主义倾向,不仅打击了大批干部,也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来,哈尔套经验被拍成“莺歌燕舞”纪录片,在全国造成严重影响。
1976年初,在社会上掀起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哈尔套大批资本主义的经验彻头彻尾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1976年2月17日,《辽宁日报》刊登哈尔套公社《反对大批资本主义就是搞复辟倒退》的文章,声称社会上刮起了一股右倾翻案风,要扭农村大批资本主义的方向,表示“以阶级斗争为纲,积极投入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农村开展的学大寨运动,已被哈尔套“大批资本主义”的经验引向邪路。1976年2月,中共辽宁省委在营口县召开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树立了11个县为学大寨典型。这次学大寨经验交流会,实际是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批判会。11个县的发言主要是批判“三项指示为纲”,批判复辟资本主义。会议提出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大搏击中,要“坚持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以实际行动反击右倾翻案风”。哈尔套“大批资本主义的“经验”,于1976年5月9日被刊登在《人民日报》第一版头条位置,在全国也造成恶劣影响。这一时期,辽宁农村学大寨运动,完全被哈尔套“经验”所代替,哈尔套就是“大寨”,学大寨就是学“哈尔套”,哈尔套的“大批资本主义”,成为当时左倾路线进行政治斗争的一块“石头”,用以达到政治目的和破坏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
1978年5月,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省委领导和农业部的负责同志在长春召开座谈会,共同商定,以建设大寨县六条标准为中心内容,总结8个月来三省的三个市、三个地区、9个县结成5个对子开展农业学大寨的情况和经验,把学大寨竞赛活动开展起来,坚持下去。1978年11月8日,中共辽宁省委召开市地盟县旗(区)委书记会议,强调大寨的根本经验是坚持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全省已初步建成6个大寨县和11个学大寨先进县,会议要求继续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

☚ 二、“四清”运动   第四节 农村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 ☛

(一)发展历程/(二) 作用和问题

☚ (四)贯彻《六十条》,建立生产工作秩序   (一)发展历程 ☛
000096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