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逍遥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逍遥游》

庄子

北冥有鱼(1),其名为鲲(2)。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3)。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4)。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5)。《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6)。”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7)。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8)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9),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10),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11)

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決起而飞, 枪榆枋,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12);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13)? ”

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适百里者,宿春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14)。之二虫(15),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16)?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17)。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1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19),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20),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21),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22)。斥鴳笑之曰: ‘彼且奚适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23)。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24)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25)。而宋荣子犹然笑之(2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27)。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28)。虽然,犹有未树也(29)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30)。彼于致福者(31),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3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33)!故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34)

尧让天下于许由(35),曰: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36); 其于光也,不亦难乎! 时雨降矣,而犹浸灌(37);其于泽也(38),不亦劳乎! 夫子立而天下治(39),而我犹尸之(40),吾自视缺然(41),请致天下(42)。”

许由曰: “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 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 名者,实之宾也(43); 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44),不过一枝; 偃鼠饮河(45),不过满腹。归休乎君(46),予无所用天下为(47)! 庖人虽不治庖(48),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49)! ”

肩吾问于连叔曰(50):“吾闻言于接舆(51): 大而无当(52),往而不反(53); 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54);大有径庭(55),不近人情焉。”连叔曰: “其言谓何哉?”曰: “藐姑射之山(56),有神人居焉; 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57),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58),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59)。吾以是狂而不信也(60)。”

连叔曰: “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61),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岂唯形骸有聋盲哉(62)! 夫知亦有之(63)。是其言也,犹时女也(64)。之人也(65),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66),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67)!之人也,物莫之伤: 大浸稽天而不溺(68),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69)。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70),孰肯以物为事(71)!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72),越人断发文身(73),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74),窅然丧其天下焉(75)。”

惠子谓庄子曰(76):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77),我树之成而实五石(78)。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79)。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80)。非不呺然大也(81),吾为其无用而掊之(82)。”庄子曰: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83),世世以洴澼絖为事(84)。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 ‘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85),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86)。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87)。能不龟手一也; 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88),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89)! ”

惠子谓庄子曰: “吾有大树,人谓之樗(90);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91),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92)。立之涂(93),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94)。”庄子曰: “子独不见狸狌乎(95)?卑身而伏,以候敖者(96);东西跳梁(97),不辟高下 (98),中于机辟(99),死于罔罟(100)。今夫斄牛(101),其大若垂天之云; 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102),广莫之野(103),彷徨乎无为其侧(104),逍遥乎寝卧其下; 不夭斤斧(105),物无害者。无所可用(106),安所困苦哉?”

〔注释〕(1)北冥:北海。冥: 同“溟”。海水深黑为溟。(2)鲲: 本是鱼卵,此处借指大鱼。(3)怒而飞: 鼓翼奋飞。垂天: 天边。垂: 同“陲” ,边际。(4)海运:大海波涛翻腾动荡。徙(xi): 迁移。(5)《齐谐》: 书名。志: 记述。(6)抟(tuan): 拍击。扶摇: 盘旋而上的大风、狂飙。息: 气息,指风。(7)野马: 指地面水分蒸发,水气上腾如奔马。生物: 有生机之物。相吹: 吹它们。(8)其: 代天。邪:同“耶”,疑问词,含有测度之意。后一“其”字,选择连词,抑或,还是。若是: 象这样,指象从地面望天穹一样。则已矣: 而已矣,罢了的意思。(9)且:递进连词。夫:语助词,表示要发议论。且夫(fu):表示要进一步说下去。积: 积蓄。厚: 深。(10)覆:倒。坳(ao):低洼。芥:小草。为之舟: 做它(水)的小船。置杯焉则胶:放一个杯子在水上就粘住不能动了。焉: 于此,在这里。(11)风斯在下矣: 风就在(大鹏之)下了。斯: 则,就。今: 即。而后乃今:然后随即……。培:凭。夭阏(e): 阻拦。图南: 计划向南飞行。(12)蜩(tiao):蝉。学鸠:小鸟名。決: 同“赽”,迅疾。枪:突过。榆枋(fang):榆树和檀树。时则不至: 有时或许飞不到。则:或。控:投,落下。(13)奚以:哪里犯得着。为(wei):表疑问语气助词。奚以……为: 即“何以……为” ,要……做什么?(14)适:往,到……去。莽苍: 旷野草色发青的景色。三飡: 一天。反: 同“返”。果然: 形容饱的样子。适百里者,宿舂(chong)粮: 到百里远的地方去的,隔夜捣米准备粮食。舂: 用杵在臼中捣米。(15)二虫: 指蜩与学鸠。(16)知: 同“智”。年: 指寿命。小年: 指寿命短的。奚以: 何以,根据什么。然: 这样,如此。(17)朝菌:朝生暮死的一种菌。晦朔: 夏历每月最后一天叫晦,最初一天叫朔。这里指上月的最后一天和下月的最初一天。蟪蛄(hui gu): 即寒蝉。寒蝉春生则夏死,夏生则秋死,活不到一年。所以说“蟪蛄不知春秋” 。春秋: 指一年。(18)冥灵: 一说木名, 即𣗊(man)树; 一说为海中灵龟。大椿: 即椿树。(19)彭祖: 传说中的长寿者。乃今: 而今,如今。以久特闻: 因长寿特别出名。匹: 比。(20)棘(ji): 商汤时的大夫。《列子·汤问》篇云: “殷汤问于夏革。”棘即夏革。穷发: 传说中北极的不毛之地。(21)修: 长。(22)羊角: 风名,其风旋转而上似羊角。绝: 穷绝,穿透。且: 将。(23)斥鴳(yan ): 小雀。斥: 据清郭庆藩《庄子集释》,“斥”通“尺” 。仞: 八尺,一说七尺为仞。飞之至也: 飞行的最高限度。(24)辩: 同“辨” 。(25)知效一官: 才智只能胜任较低的官职。效: 效能,引申作“胜任” 。行: 品行。比: 比合,适合。一说“比”即“庇” ,庇护。指其人行事,仅能庇护其一乡之地。而: 与“能”字音近义同,作“能力” 、“才能”解。徵: 信,作“取信”解。(26)宋荣子: 即宋钘,战国宋人,其思想近于墨家。犹然: 在这里是形容笑的样子。(27)劝: 劝勉,鼓励,引申作“奋勉” 、“努力” 。沮: 沮丧。内外: 内我与外物。斯已矣: 如此而已,这样罢了。(28)彼其于世: 宋荣子对于人世。未数数(shuo shuo)然也: 不常见的。(29)树: 树立,指立德。(30)列子: 列御寇,郑国人。御风: 驾风。泠(ling)然: 轻妙的样子。旬:十天。有(you): 通“又” 。(31)致福: 求福。(32)有所待:有依靠的东西(指风)。(33)若夫: 至于。乘天地之正: 顺应天地万物的自然之性。六气: 阴、阳、风、雨、晦、明。辩: 同“变”。无穷:指时空的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恶(wu):何,什么。(34)至人无己:至德之人无我(即物我不分)。神人无功:修养神化的人无意有功于人类。圣人无名:有道德学识的圣人无意于求名。(35)许由: 上古传说中的高士。相传尧让天下给他,他不受,逃隐箕山,农耕而食。尧又召为九州长,他不欲闻,洗耳于颍水之滨。(36)爝(jue)火: 火炬,此指小光。(37)浸灌: 灌溉,浇灌。(38)泽: 指润泽禾苗。(39)夫子:指许由。(40)尸: 古时享祭的神主,引申为无其实而空居名位的人。(41)缺然:不足。(42)致: 送,给与。(43)宾: 从属、附属之物。(44)鹪鹩(jiao liao): 一种巧于筑巢的小鸟,又名巧妇鸟。(45)偃鼠: 一作鼹鼠,喜饮河水,常于田中穿穴而行。(46)归休乎君: “君归休乎”的倒装句。君: 指尧。归休乎: 犹言 “回去吧,算了”。(47)予无所用天下为(wei): 天下对我有什么用! 为:表感叹的语助词。(48)庖人: 厨工。不治庖:不管好膳食。(49)祝: 祭祀祝辞者。因其对神主(尸)而祝,故又称“尸祝” 。樽: 酒器。俎: 盛肉之器。(50)肩吾、连叔:大约是作者虚拟的人物。旧说二人是“古之怀道者”。(51)接舆: 春秋时楚国隐士,佯狂避世,与孔子同时。(52)当(dang):底。大而无当: 大而没有边际。(53)往而不反: 漫无边际。反: 同“返”。(54)河汉:银河。极: 边际。(55)径庭: 差别甚大。径:门外路。庭: 堂前地。谓相距极远。(56)藐: 遥远。姑射(ye)之山:传说中的神山。(57)淖约: 同 “绰约” ,体态柔美的样子。处子:处女。(58)凝: 指精神凝注、专一。(59)疵疠(li): 亦作疵厉,恶疾,灾害。(60)狂: “诳”的假借字,荒诞。(61)瞽者: 盲人。与: 参与。文章:文采。(62)形骸: 形体。(63)知: 同 “智”。(64)时: 同“是” 。女:同 “汝”。(65)之: 这。下句的 “之” 字意同此。(66)旁礴(bo): 无所不包,无所不及。蕲: 同 “祈” ,求。(67)弊弊: 疲惫不堪。(68)大浸:大水。稽: 至。(69)金石流: 金石熔化为流质。(70)粃糠:亦作秕糠。谷不熟为粃,谷皮为糠,比喻琐细无用之物。陶铸: 烧制瓦器和熔铸金属的模具,这里是培植、造就的意思。(71)以物为事: 把外物(指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业。(72)资: 采买,购置。章甫: 古代的一种礼冠。(73)断发文身: 剪断长发,身刺花纹。(74)四子:司马彪以为指王倪、啮缺、被衣、许由。《庄子》书中视之为得道者。汾水之阳: 汾水之北,指今山西平阳县,相传尧曾都于此。(75)窅(yao)然: 怅然。丧: 忘掉。(76)惠子: 即惠施,战国时宋人,曾为梁(魏)惠王相,与庄子同时。(77)瓠(hu): 葫芦。(78)树: 种植。 实:果实。 五石: 言其大可容五石。石,原为䄷。《说文》: 䄷, 百二十斤也。(79)坚:坚固程度。不能自举: 承受不住,不能提举。(80)瓠落: 廓落,大而平浅之意。无所容: 无法容纳东西。(81)呺(xiao)然: 空虚而巨大的样子。(82)掊(pou) : 击破。(83)龟: 同 “皲(jun)” ,皮肤因天冷而冻裂。(84)洴澼 (ping pi): 漂洗。絖(kuang): 细棉絮。(85)鬻(yu): 卖。技:指制不龟手之药的技术。(86)说(shui): 游说。(87)裂地而封之: 分割出一块土地封赏给他。(88)虑: 通“摅” ,挖空。(89)蓬: 蓬蒿,茎短而曲。有蓬之心: 指喻惠子见解迂曲狭隘。有:语助词。(90)樗(chu):亦称臭椿,树干高大而木质粗劣。(91)大本: 主干。拥肿: 即臃肿。指树干多瘿节、瘢痕。中(zhong): 符合。绳墨: 木匠用以取直的工具。(92)卷:同 “蜷”。规:圆规。矩: 矩尺。(93)涂: 同 “途”。(94)去: 弃。(95)狸: 同 “貍”, 野猫。狌(sheng): 当为㹨, 俗名黄鼠狼。(96)敖: 同 “遨”。敖者: 即游者,指游动的鸡鼠之类动物。(97)跳梁: 同 “跳踉” ,跳踯,跳跃。(98)辟: 同 “避” 。(99)机: 弩机。辟: 陷阱。(100)罔: 同 “网”。罟(gu): 网。(101)斄(li)牛:即牦牛。(102)无何有之乡: 庄子所幻想的超越时空、一无所有、绝对自由的境界。(103)广莫之野: 广大无边的原野。(104 )彷徨: 徘徊。无为: 无所事事,无所用心。(105)夭: 夭折。斤:大斧。(106)无所可用: 没有什么用处。

〔鉴赏〕我国古代散文,到战国时代,已发展到长篇说理阶段,现存的材料显示出道家哲理文较儒家《孟子》更为前进,庄周及其流派所写作的《庄子》是其代表。《庄子》书中虽分为内、外、杂等篇,但内篇最为成熟,已有较完整的结构,不同于《孟子》的尚未脱离《论语》形式的格局。我们不必认为内篇是庄周所作,应当认为庄周学派成熟时的代表作。散文形式的演进是有过程的。内篇的第一篇《逍遥游》,和次篇《齐物论》,前者提明目的,后者阐明手段,从文学的角度出发,《逍遥游》更能表现《庄子》艺术特色。

庄周为亡宋之蒙(今蒙城)人,宋亡后属梁,所谓亡国之余。他曾作漆园小吏。‘宋人”在先秦书中是被嘲弄的对象(傻瓜),庄周精神上所受的压力是不小的,他要求摆脱。据说楚威王曾聘以为相,他谢绝了,宁愿作泥中曳尾的活龟,不肯 “为有国者所羁” ,作庙堂上留骨的神龟。他的精神状态,使他不甘心入窃国为诸侯的仁义之门。他和孟子甚至孔子的周游列国不同,他幻想着逍遥之游。他对亡国的看法,见于书中的凡伯对待国亡的态度。“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 ‘凡亡’者三。凡君曰: ‘凡之亡也’ 不足以丧吾存。(如此)则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存亡得丧。在幻想中统一了。这种极端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合一当然是诡辩,成了庄周的精神武器,无可怀疑是必须批判的。他的诡辩足以否定一切,但它伴随着相当的艺术性。延及东晋南渡之后,世极艰危而辞多夷泰,正因此,庄子玄言流行于当时的知识分子与贵介子弟。庄周论齐物是他无视是非得失小大存亡之辩的自我麻醉的手段。但其文吸取民间文学的寓言形式,用寓言故事、比喻等等形式错综复杂地突出其主题思想,又从鲲鹏的特别大到雀与学鸠的非常小,从八千岁为春秋的特别长到不知晦朔的异常短的强烈对衬中论述问题,这些艺术手法仍不失其可借鉴之用。

全文开始即运用寓言,天池海运是荒唐之言、谬悠之说,作者形象地刻画大鹏之飞,仍不能无所待: 待海运,必须水击三千里,九万里风在下,才有力负起偌大的翼,六月才能息于天池,种种限制,有待即非逍遥。从背面傅粉的反衬用在哲理散文之中,结合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助于说理之透彻。作者又引用其出于《齐谐》作证。作者不曾上天,却能设想大鹏在高空下视想到 “天之苍苍”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这虽言之者谬悠而听之者津津有味,自然入其玄中,因事理的推衍,寓言中又加以卮言的手法。作者又引出了两个小虫,蜩与学鸠,居然自得其乐,嘲笑大鹏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轻轻逗出 “小知不及大知”这个命题,更陪衬以 “小年不及大年” 。其行文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彭祖比之大椿,仍是小年,此 “小大之辩”也。汤之问棘则又是一种传说。总之,大者有待,小者有限,其非逍遥则一。顺应自然,无所待而游乎自然,自然为我乘御(控制)则可以无穷,无待无穷才是逍遥。结论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原文第二大段分段说明并论证这三言。尧让天下于许由,是传说,但许由有塚,似乎和尧都非寓言。这是采用以重言为真的手法,用名与实的命题作为说明。尧与许由都是圣人,尧不愿尸其名,许由不愿为宾,证明了圣人无名。最后的“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掉头不顾的神态,使人如听两圣人的问答。接着证明神人无功,仍以重言手法为主。肩吾引接舆之言,若有若无地从遥远的藐姑射之山说起,其后尧又见四子于姑射之山。二山是一是二,和汾水之阳是一地还是两地,真有“山在虚无缥缈间”之感,而其中绰约多仙子出现于此山。宋玉神女赋写巫山神女,庄子写的是一位女神,塑造女神像超乎宋玉。哲理文中具此形象,可谓绝无仅有。连叔再三道出: “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 ”“孰肯以物为事! ” 这就说出,不以为事,亦即神人无功之功。最后说明至人无己,点出逍遥。至人无己,才能无功无名,也才是无穷无待,再度突出本文的主题思想。惠施嘲讽,庄子解答,运用对话形式的手法。对话的题材有比喻,有故事。生动而形象化的语言运用于哲理散文的写作,在先秦说理散文中,《庄子》是独树一帜的。

字数:7432
段熙仲

吴功正 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120-128页.

《逍遥游》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逍遥游》

 散文。庄周作。见《庄子·内篇》。这篇文章运用了一系列的寓言故事来阐发人生的哲理,作者认为大到高飞九万里的鹏,小到只能飞到树顶的蜩与鴬鸠,都“有所待”(待,依赖),都不是绝对自由;只有“至人”才能达到“无己”的境界,不受制约,物我为一,无往而不逍遥,在“无何有之乡”获得绝对自由和自我超脱。这是庄周的一种消极人生观。此文特点是通过一系列寓言故事,通过鱼虫鸟兽的对话来说理,使哲理形象化。构思开阔,想象奇特,行文汪洋恣肆,富于变化。是庄周的代表性篇章。

古代文学作品《逍遥游》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逍遥游》

《逍遥游》

散文篇名。选自《庄子·内篇》。战国庄周作。晋郭象《庄子注》说:“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晋向秀、郭象《逍遥义》说:“夫大鹏之上九万,尺鷃之起榆枋,小大虽差,各任其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然物之芸芸,同资有待,得其所待,然后逍遥耳。唯圣人与物冥而循大变,为能无待而常通,岂独自通而已。又从有待者不失其所待;不失,则同于大通矣”晋支遁《逍遥论》说:“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庄生建言人道,而寄指鹏鷃。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鷃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物物而不物于物,则遥然不可得,玄感不为,不疾而速,则逍然靡不适。此所以为逍遥也。若夫有欲当其所足;足于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犹饥者一饱,渴者一盈,岂忘烝尝于糗粮,绝觞爵于醪醴哉?苟非至足,岂所以逍遥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引)清王夫之《庄子解》说:“寓形于两间,游而已矣。无小无大,无不自得而止。其行也无所图,其反也无所息,无待也。无待者:不待物以立己,不待事以立功,不待实以立名。小大一致,休于天均,则无不逍遥矣。逍者,向于消也,过而忘也。遥者,引而远者,不局于心知之灵也。故物论可齐,生主可养,形可忘而德充,世可入而害远,帝王可应而天下治,皆吻合于大宗以忘生死;无不可游也,无非游也。”今旅美华人学者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说:“《逍遥游》篇,主旨是说一个人当透破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而使精神活动臻于优游自在,无挂无碍的境地。”今人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说:“它主要说明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指出大至高飞九万里的鹏,小至蜩与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这就是逍遥游。这是没落阶级不满现实时的一种自我超脱的空想,实际上这种境界是不存在的。”此篇集中表现了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有所待”的,大至鲲鹏,小至鷃蜩;长寿若冥灵、大椿,短命若朝菌、蟪蛄,它们在自己的活动范围内,似乎能各任其性,逍遥自由,然而仍然无不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都是不自由的。他理想的最高境界是“无所待”,即摆脱任何条件的制约,与大自然化而为一,达到“无己”即“无我”的境界,在“无何有之乡”里获得绝对自由,无往而不逍遥,随遇而自安。庄子的这种绝对自由的观念只不过是头脑中的一种幻想,因为宇宙间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获得超脱一切限制的绝对自由。文章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技巧。构思开阔,想象奇特,通过大量的鱼虫鸟兽的活动、变化,自然事物的关系和传说故事,将抽象深奥的道理形象化;语言富赡优美,音调谐婉,读起来铿锵悦耳,琅琅上口;笔势汪洋恣肆,于变化超脱中又词锋逼人。此篇历来受到学者推崇,明陆长庚《南华真经副墨》说:“意中生意,言外立言,絖中线引,草里蛇眠,云破月映,藕断丝连。作是观者,许读此篇。”清胡文英《庄子独见》评道:“前段如烟雨迷离,龙变虎跃。后段如风清月朗,梧竹潇疏。善读者要须拨开枝叶,方见本根。千古奇文,原只是家常茶饭也。”


《逍遥游》注释和全文翻译 - 可可诗词网

《逍遥游》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11)三千里,抟(12)扶摇(13)而上者九万里,去(14)以六月息(15)者也。”野马(16)也,尘埃(17)也,生物(18)之以息(19)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20)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21)杯水于坳(22)堂之上,则芥(23)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24)在下矣,而后乃今(25)(26)风;背负青天而莫(27)之夭阏(28)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29)与学鸠(30)笑之曰:“我决(31)起而飞,抢(32)榆枋(33)而止,时则不至,而控(34)于地而已矣,奚以(35)(36)九万里而南为(37)?”适(38)莽苍(39)者,三餐而反(40),腹犹(41)果然(42);适百里者,宿(43)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44)二虫(45)又何知!

小知(46)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47)菌不知晦朔(48),蟪蛄(49)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50)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51)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52)乃今(53)(54)久特(55)(56),众人匹(57)之,不亦悲乎!

(58)之问棘(59)也是已(60)。穷发(61)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62)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63)而上者九万里,绝(64)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65)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66)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67)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68)也。

故夫知效(69)一官(70),行(71)(72)一乡,德合一君,而(73)(74)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75)犹然(76)笑之。且举(77)世誉之而不加劝(78),举世非(79)之而不加沮(80),定乎内外(81)之分,辩乎荣辱之境(82),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83)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84)(85)风而行,泠(86)然善也,旬(87)(88)五日而后反。彼于致(89)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90)者也。若夫乘(91)天地(92)之正(93),而御(94)六气(95)之辩(96),以游无穷者,彼且恶(97)乎待哉?故曰:至人(98)无己(99),神人(100)无功(101),圣人(102)无名(103)

【注释】①北冥: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冥,亦作“溟”,海之意。

②鲲(kūn):上古传说中的大鱼。

③鹏:传说中的大鸟。

④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

⑤垂:边远,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陲”。一说遮,遮天。

⑥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一说指鹏鸟在海面飞行。

⑦徙:迁移。

⑧天池:天然的大池。

⑨齐谐:书名。一说人名。

⑩志:记载。

(11)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12)抟(tuán):环绕而上。一说“抟”当作“搏”,拍击的意思。

(13)扶摇: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14)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

(15)息:气息,这里指风。

(16)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17)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18)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

(19)息: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20)极:尽。

(21)覆:倾倒。

(22)坳(ào):坑凹处。“坳堂”指厅堂地面上的坑凹处。

(23)芥:小草。

(24)斯:则,就。

(25)而后乃今:意思是这之后方才。以下同此解。

(26)培:通“凭”,凭借。

(27)莫:这里作没有什么力量讲。

(28)莫之夭阏(è):即“莫夭阏之”的倒装。夭阏,又写作“夭遏”,意思是遏阻、阻拦。

(29)蜩(tiáo):蝉。

(30)学鸠:斑鸠。

(31)决(xuè):迅疾的样子。

(32)抢:触、碰。

(33)榆枋:两种树名,榆树和檀树。

(34)控:投下,落下来。

(35)奚以:何以。

(36)之:到。

(37)为:句末疑问语气词。

(38)适:往,去到。

(39)莽苍:指迷茫看不真切的郊野景象。

(40)反:返回。

(41)犹:还。

(42)果然:饱的样子。

(43)宿:这里指一夜。

(44)之:这。

(45)二虫:指上述的蜩与学鸠。虫,古代泛称动物。

(46)知(zhì):通“智”,智慧。

(47)朝:清晨。

(48)晦朔:每月的月终和月初。一说“晦”指黑夜,“朔”指清晨。

(49)蟪蛄(huì gū):即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

(50)冥灵:树名,一说传说中的大龟。

(51)大椿:传说中的古树名。

(52)彭祖:古代传说中年寿最长的人。

(53)乃今:而今。

(54)以:凭。

(55)特:独。

(56)闻:闻名于世。

(57)匹:配,比。

(58)汤:商汤。

(59)棘:汤时的贤大夫。

(60)已:通“矣”。

(61)穷发:传说中极荒远的不长草木的地方。发,毛,草木。

(62)修:长。

(63)羊角: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

(64)绝:直上穿过。

(65)斥鴳(yàn):鸟名,喻志向狭隘的人。

(66)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

(67)至:极点。

(68)辩:通“辨”,区别。

(69)效:功效,这里含有胜任的意思。

(70)官:官职。

(71)行(xìng):品行。

(72)比:合。

(73)而:通“耐”,能力。

(74)征:取信。

(75)宋荣子: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76)犹然:仍然。

(77)举:全。

(78)劝:劝勉,努力。

(79)非:责难,批评。

(80)沮(jǔ):沮丧。

(81)内外:这里分别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庄子看来,自主的精神是内在的,荣誉和非难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贵的。

(82)境:界限。

(83)数(shuò)数然:拼命追求的样子。

(84)列子:郑国人,名叫列御寇,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85)御:驾驭。

(86)泠(líng)然:轻快的样子。

(87)旬:十天。

(88)有:又。

(89)致:罗致,这里有寻求的意思。

(90)待:凭借,依靠。

(91)乘:遵循,凭借。

(92)天地: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界。

(93)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

(94)御:含有因循、顺着的意思。

(95)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

(96)辩:通“变”,变化的意思。

(97)恶(wū):何,什么。

(98)至人:这里指道德修养最高尚的人。

(99)无己: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

(100)神人: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

(101)无功:不建树功业。

(102)圣人:这里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

(103)无名:不追求名誉地位。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鹏鸟啊,在海流汹涌运转的时候将要迁徙到南海去。这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海。《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回旋向上飞,一直冲上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啊。”林泽之中浮动的雾气、空气中飞动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色深蓝,这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鸟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水积得不深,那么它浮载大船也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之处,那就只能拿芥草作舟;如果放上一个杯子,那杯子就不能在水中浮动了,这是因为水浅而船大啊。如果风聚积得不够大,那么它负载巨大的翅膀便没有力量。所以大鹏要飞到九万里高空,风就在大鹏身下负载鹏翼了,然后大鹏才能乘风而行;背负着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能计划着往南飞去。蝉与斑鸠讥笑它说:“我从地面一下子起飞,碰着树枝就停下来,有时或许还飞不到树那么高而落到地上,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度再向南飞去呢?”到近郊野外去的人,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去百里之外,则需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出发前三个月就要准备粮食。蝉和斑鸠这两个小鸟又知道什么呢?

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的比不上寿命长的。根据什么知道它这样呢?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一月时间的变化,春生夏死的寒蝉也不会懂得一年的时间变化,这就是短寿的。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叫冥灵的树木,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些都是长寿的。而彭祖如今却以独特的长寿而闻名于世,一般人和他比,羡慕他,不是很可悲吗?

商汤询问大夫棘就是这样。在传说中极荒远的不生草木之地的北方,有很深的大海,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做鹏,它的脊背像泰山那样高大,翅膀好像天边的云彩,它乘着旋风盘旋而上飞到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然后计划往南飞,飞到南海去。斥鴳讥笑它说:“它要飞到哪儿去?我跳起来向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飞舞,就已经到了飞翔的最高限度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区别啊。

所以,那些才智能够胜任一官之职,善行能联合一乡,品德可使一位君主满意,能力能使全国人信任的人,他们自己很得意,其实和斥鴳一样所见甚小。而宋荣子嗤笑这几种人。世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责难他,他也不会因此更加沮丧,他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他在世间,并没有追求什么。即便如此,他也还尚未达到最高的境界。那列子驾风行走,飘飘然轻快满足,十五天之后才返回来。他对于招福的事,也没有拼命追求。列子这样乘风而行虽然免于步行,但他还是有所依靠的。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之中的人,那他还依靠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神明之人顺应自然而无所为、不求立功,圣哲的人不追求立名。

字数:4725

李支舜 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207-213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