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khism锡克教,16 世纪由纳纳克创立的宗教,锡克的意思为“门徒”“学生”。该教结合了印度教中的非暴力思想和伊斯兰教的一神论思想以及伊斯兰教苏菲派中生活俭朴的原则。曾经过10代祖师。圣典为《阿底·格兰特》。提倡在神面前人人平等,反对歧视妇女、寡妇殉夫制和童婚。规定教徒必须蓄长发,加发梳,上衣至膝,右手戴铁镯,佩剑,所谓5 K。男教徒名字前加“辛格”,意为“狮子”;女教徒名字前加“考尔”,意为“公主”。旁遮普邦阿姆利则市的金庙是锡克教圣地。锡克教教徒占印度人口的2%,主要分布在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 Sikhism锡克教南亚次大陆宗教之一。16世纪由那纳克结合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基本教义创建。因教徒自称“锡克”(印地语意为“信徒”),故名。现有教徒600~900万人,多数在印度旁遮普邦,占该邦人口半数以上。主要经典为“圣典”。主张一神论,信仰业报轮回,提倡修行,反对祭司制度和偶像崇拜,认为种性分立和歧视妇女违背神意。最初代表城市商人利益,具有反封建意义。后曾多次发动反封建斗争和反英斗争。近期发动“阿卡利”运动,力图在印度西北部建立锡克教国家。主要圣地是阿姆利则的金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