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空间K space
MRI成像过程是通过三种不同梯度磁场协同作用实现空间定位的,一次RF激发是相同相位编码位置上的一排像素的同时激发,这一排像素的不同空间位置是由频率编码梯度场的定位作用确定的。因此相位和频率的相对应就可明确某一信号的空间位置,所以,在计算机中,按相位和频率两种坐标组成了另一种虚拟的空间位置排列矩阵,这个位置不是实际的空间位置,只是计算机根据相位和频率不同而给予的暂时识别定位,这就是“K空间”。在K空间中,相位编码是上下、左右对称的,从正值的最大逐渐变化到负值的最大,中心部位是相位处于中心点的零位置,而不同层面中的多次激发产生的MR信号被特定间隔距离错位记录到不同的K空间位置上。由于一排排像素的数量在同一序列中总是恒定的,使频率变化范围也恒定,某一排像素的频率编码起始频率低,则最末一个像素的终末频率也低,在K空间上相位变化的对称性的前提下,导致处于K空间频率坐标的中心位置的中等频率值的像素会最多,总的合计信号强度将最大,所以K空间中心位置确定了最多数量的像素的信号,在傅利叶转换过程中的作用最大,处于K空间周边位置的像素的作用要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