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脑涂地gānnǎo-túdì涂: 涂抹。原形容死伤惨重的景象。语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 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后,楚汉之争结束准备正式称帝。但是,在定都问题上,大臣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有的主张定都长安,有的主张定都洛阳,相互争执不下。这时,有一个名叫娄敬的人穿着一件破羊皮袄从齐地来到洛阳求见刘邦。他问刘邦:“陛下想在洛阳建立国都,恐怕是要和过去的周朝比一比盛况和气势吧!”刘邦回答:“是的。”娄敬于是分析说:“我认为,陛下夺取天下与周武王夺取天下是不一样的。周武王的祖先积德行善几十年,八百诸侯和天下百姓都愿意跟随他,因此没有经过多少杀戮便取得了天下。而陛下自从丰沛起兵,取蜀汉,定三秦,和项羽战荥阳,争成皋,大战70次,小战40次,使天下百姓死伤惨重,心肝五脏和迸流的脑浆,涂染了大地,父子暴骨荒野者,多得无法计算。虽然现在您已夺取了政权,但天下并没有就此太平。而关中地形险要,关塞坚固,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被人称为‘天府’。如果陛下在关中的长安建都,即使山东发生叛乱,也并不可怕。”最后,刘邦决定建都长安。为此,刘邦将娄敬封为奉春君,并根据“娄”“刘”近音而赐他姓刘,娄敬也就成了刘敬。 现在此语则常用来比喻竭尽忠诚,任何牺牲也在所不惜。 肝脑涂地ɡānnǎo-túdì原指惨死的景象。后指不惜牺牲,竭尽忠诚。 【同】粉身碎骨 肝脑涂地形容死得很惨。《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也用以表示竭尽忠诚,不惜作出任何牺牲。《汉书·苏武传》:“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肝脑涂地(同)粉身碎骨 赴汤蹈火 奋不顾身 出生入死 肝脑涂地gān nǎo tú dì原形容在战争中惨死,后来表示忠于职守,不惜任何牺牲:~,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五三·1239)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十七—十八·387) 肝脑涂地❶ 形容战乱中死亡惨烈。《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 ❷ 形容竭忠尽力,不惜一死。《汉书·苏武传》:“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 肝脑涂地 肝脑涂地肝脏、脑浆都流在地上。原形容惨死。也用以表示竭尽忠诚,不惜任何牺牲。涂:涂抹。 ☚ 肝胆相照 狗吠非主 ☛
肝脑涂地 肝脑涂地肝血和脑浆涂满一地,形容惨死。也表示尽忠竭力不惜牺牲生命。 ☚ 负薪之忧 甘心𫓧钺 ☛ 牺牲生命 牺牲生命捐身 粉身 肝脑涂地 肝脑布地 肝胆涂地 涂肝碎胆 涂地肝脑 肝脑涂裂 肝心涂地 膏脑涂地 牺牲生命或负伤:流血(~牺牲;~斗争) 为某种目的而牺牲生命:殉(~国;~财) 在职人员为公务而牺牲生命:殉职 为了国家牺牲生命:舍身为国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舍生取义 舍生存义舍生取谊 舍身取谊 舍身取义 捐身徇义 释生取义 为追求正义而牺牲生命:以义灭身 为正义或崇高理想而牺牲生命:杀身成仁 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生命:舍身求法 凭一时激愤而牺牲生命:感慨杀身 男子甘愿为理解自己的人牺牲生命:士死知己 竭尽忠诚而牺牲生命:尽忠 ☚ 牺牲 殉义 ☛
竭诚 竭诚掏诚 摅诚 尽忠(竭诚尽忠) 作忠 摅忠 极忠 立忠 效忠 竭忠 竭节 竭悃 沥款 沥胆(沥胆披肝;沥胆隳肝;沥胆濯肝;沥胆抽肠;摅肝沥胆;输肝沥胆;剖肝沥胆;披肝沥胆;刳肝沥胆;倾肝沥胆;隳肝沥胆) 披肝胆 肝胆披沥 披肝挂胆 披布肝胆 披肝露胆 披肝沥血 披肝抽肠 披沥肝胆 披沥肝膈 披露肝胆 破肝糜胃 效死输忠 效死勿去 破脑刳心 剖心沥血 披心沥血 隳肝尝胆 沥肝呈胆 沥血披肝 沥血剖肝 沥血披心 输肝剖胆 输肝写胆 露肝披胆 露胆披诚 析肝刿胆 析肝吐胆 沥血叩心 纳忠效信 竭尽忠诚为国:尽忠为国 公忠体国 公忠谋国 竭尽忠诚与思虑:殚诚毕虑 竭尽忠诚,尽心尽意对人:尽忠竭诚 输忠竭诚 输节竭诚 殚竭血诚 最大限度地表现出忠诚与美好的品德:竭诚尽节 悉心竭节 尽节竭诚 竭诚尽忠 竭节输城 罄诚竭节 效忠输诚 尽诚竭节 尽节竭诚 用尽所有力量,奉献全部的忠诚:竭力尽忠 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移孝为忠移孝作忠 效忠主人:展草垂缰 垂缰展草 垂缰展草 发誓效忠:矢忠 滴血以示竭诚:沥血 竭尽忠诚、恳挚的心意:沥血披心 沥血叩心 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肝脑涂地 肝胆涂地 涂肝裂胆 肝脑布地 涂肝碎胆 涂地肝脑 肝脑涂裂 肝心涂地 膏脑涂地 拼死报效,竭尽忠诚:效死输忠 竭尽忠诚,牺牲生命:罄节输忠 竭忠尽节 (竭尽忠诚:竭诚) ☚ 非常忠诚 忠诚不渝 ☛
死情 死情没有得病就死了:无疾而终 把心里想说的话全部说完才死:尽辞而死 未全死:小死 半死(~不活;~半生) 进入迷离恍惚的状态而死亡:嗒然而逝 一同死:并命 一起死亡或毁灭:同归于尽 同归于亡 站着死去:立化 倒下而死:僵毙 僵覆 仆倒而死:毙死 倒地而死:踣(踣毙;顿踣;霣踣) 倒毙(~死) 毙踣 顿毙 颠颓 霣颠 突然死:猝死 暴死 暴亡 暴毙 溘死溘逝 溘丧 溘然长逝 溘然长往溘然而去 溘然而逝 溘然朝露 溘死朝露 溘从朝露 溘焉长辞 溘焉长逝 溘焉长往 溘焉朝露 奄然而逝 遽沦月魂 忽然逝世:溘谢 溘世 婉称突然逝世:遽捐馆舍 遽归道山 馆舍遽捐 贵妇或美女突然死亡:遽返瑶台 立即死亡:立槁 倾殒 很快死亡:身先朝露 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死得其所 人虽死,精神不灭:虽死犹生 死得极有价值:死重泰山 人虽然死了,但死得光荣:虽死犹荣 人虽死,但其精神永存:死且不朽 死之壮烈:断头 死亡惨重:惨亡 酷殁 惨烈而死:断肠决腹 断头决腹 决腹断头 惨烈的死难:断脰决腹 无意义的死:白死 妄死 虚死 空亡 无谓而死 白白地死:罔死 白白送死:死无所名 以肉喂虎 以肉啖虎 死得无价值:死轻鸿毛 怀着未遂的志愿死去:赍志而殁 赍志而没 赍志下泉 赍志以没 赍志以殁 赍志以殒 赍志以卒 赍志长逝 赍志没地 内心满怀着怨恨或冤屈死去:饮恨而终 饮恨而死 带着遗憾和怨恨离开人世:抱恨黄泉 抱恨九泉 抱恨九原 抱恨泉壤 抱恨泉台 含恨九泉 遗恨九泉 遗恨泉壤 遗恨终天 赍恨九幽 赍恨泉壤 赍恨入冥 赍志重泉 怀恨黄泉 黄泉抱恨 黄泉赍恨 饮恨地下 饮恨黄泉 衔恨入地 衔恨黄泉 九原衔恨 九泉衔恨 伏恨黄垆 吞恨九泉 隐恨黄泉 命数当终:岁在龙蛇 伸腿挣扎而死:踢蹬 在战乱中惨死:肝脑涂地 肝脑布地 肝胆涂地 涂肝碎胆 涂地肝脑 肝脑涂裂 肝心涂地 膏脑涂地 死不得葬:虫出 虫流
另见:病 病情 怀恨 凶死 ☚ 死情 将死 ☛ 肝脑涂地 肝脑涂地用于表白愿为其竭尽忠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 蓬筚生辉 大驾光临 ☛ 肝脑涂地成语。肝脏、脑浆都淌在地上。形容死得极惨。后用以表示竭尽忠诚,不惜流血牺牲。也作“肝胆涂地”。《战国策·燕策一》:“因反斗而击之,代王脑涂地。”《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 肝脑涂地肝脏、脑浆都淌在地上。形容死得极惨。后用以表示竭尽忠诚,不惜流血牺牲。也作“肝胆涂地”。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 肝脑涂地肝胆涂地gān nǎo tú dìspill one’s liver and brains upon the ground--lay down one’s life for one’s sovereign,etc; willing to suffer any form of death (/die the cruelest death) ❍ 盖曰: “某受孙氏厚恩,虽~,亦无怨悔。” (《三国演义》405) “The Sun family have been very generous to me and I would not resent being crushed to death to repay them,” said Huang. ❍ 臣虽~,安能报知遇之恩也!(《三国演义》728)Were I destroyed and ground into the earth,I should be unable to repay the kindness I have experienced. ❍ 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不能报也!”(《三国演义》365) Zhao Yun picked up the child again and,weeping,said,“Were I ground to powder I could not prove my gratitude.”/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于中野,不可胜数。(《史记·淮阴侯列传》2623) But now Chu and Han rend the empire with their contention so that countless innocent men of the world spill their bowels upon the soaking earth and the bones of father and son are left to bleach in the open field. ❍ 某自汉中投降大王,每感厚恩,虽~,不能补报;…… (《三国演义》637) Since I surrendered to you,Prince,I have experienced much kindness,so that I would undergo any sufferings to show my gratitude. ❍ 惟以军饷缺,战守皆难。他说他情愿“~,以报皇恩”,……(姚雪垠《李自成》 Ⅱ—681) Yet short of funds,the situation was more difficult,and thought he would repay the emperor’s beneficence with his life,… 肝脑涂地gan nao tu dibe ready to dash one’s brains out or scatter one’s innards on the ground—be ready to lay down one’s life for a cause 肝脑涂地be ready to lay down one’s life for a cause;be willing to repay a favor with utter sacrifice 肝脑涂地ɡān nǎo tú dì原形容人惨死的情形。现多表示尽忠尽力,不畏牺牲。die the cruelest death, lay down one’s life, suffer any form of death 肝脑涂地gān nǎo tú dì【解义】涂:涂抹。指用生命来报答恩人或尽忠诚。也形容惨死的情景。 【用法】表示不惜牺牲生命,为做某事的,用此语。 【例句】他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即使~,也在所不惜。 【近义】粉身碎骨 肝脑涂地gān nǎo tú dì原形容战乱中的惨死。后比喻竭尽忠诚,不惜牺牲。《史记·刘敬传》:“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战国策·燕策》:“击代王杀之,肝脑涂地。”汉·刘向《说苑·复恩》:“常愿肝脑涂地。”《汉书·苏武传》:“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此乃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 肝脑涂地汉武帝时,苏武,字子卿,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他的父兄都是西汉的官吏。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双方频繁地派遣使者互探虚实。汉朝和匈奴都扣留了对方的使臣作为人质。公元前100年,苏武以“中郎将”受命出使匈奴,去接回人质。 苏武到了匈奴,办完事后,就应当回来,可是匈奴却借故把他扣留了。匈奴的单于(匈奴称国王为单于)曾多次威胁诱降。苏武坚贞不屈,就被秘密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牧羊。匈奴人给了他一群公羊,说:“等到公羊生小羊的时候,你就可以回汉朝去了。”意思是说永远也不放他回去了。 为了迫使苏武投降,匈奴经常派一些苏武的故知旧交前去劝降。有一次,降将李陵前去劝降,苏武对他说:“我们父子两代虽没有功劳和成就,可是我们全家都受到皇上的恩典和栽培,职位做到将军,爵位领受通侯。我们兄弟三人都在皇上身边效力。” 苏武接着又说:“(武)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yuè)汤镬(huò)(都是古代酷刑的刑具),诚甘乐之。”大意是我总想肝脑涂地,粉身碎骨来报答。只要有机会,就应豁出命去效忠尽力,即使受到刀砍锅煮,也心甘情愿。 李陵听了苏武这番大义凛然的话,十分感慨地说:“苏武真不愧是大忠臣呀!” 苏武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始终不屈服,在外坚持了十九年。直到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因匈奴提出与汉和好,才被遣回汉朝。 成语“肝脑涂地”本形容死亡得很惨烈。后常用来形容竭尽忠诚,不惜任何牺牲。 肝脑涂地ɡān nǎo tú dì肝血脑浆流了一地。形容人死得很惨。也表示尽忠竭力,甘作牺牲。《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 【例】为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汉·班固《苏武传》) 肝脑涂地ɡān nǎo tú dì【释义】原形容人的惨死,后表示竭尽忠诚,不惜任何牺牲。 涂:???. ???. ?? ??? ?? ??? ????. ???? ??. ??? ?? ????. 【例句】为了国家独立,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 ??? ????? ??? ??? ?? ??? ??. ?在所不辞???? ??. ??? ??. 【近义词】肝胆涂地 粉身碎骨 【反义词】苟且偷生 贪生怕死 肝脑涂地ɡān nǎo tú dì肝血脑浆流了一地。 ❶ 形容惨死的情景。梁实秋《雅舍小品·窗外》:“我没有看见过一只老鼠,更没看见过老鼠~的陈尸街心。” ❷ 形容竭尽忠诚,甘愿为之一死。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二:“但愿仰仗二祖列宗之灵歼灭鞑虏,固我边疆微臣之职。臣即~,亦所甘心。” 〔变式〕肝胆涂地 〔近义〕 ❷ 粉身碎骨 赴汤蹈火 〔反义〕 ❷ 苟且偷生 明哲保身 贪生怕死 〔连用〕在所不辞 双查成语词典[2012][余友三][上海辞书出版社]☞尽忠竭力,不惜牺牲生命肝脑涂地gān nǎo tú dì粉身碎骨 fen shen sui gu 【肝脑涂地】 原形容惨死。后形容竭尽忠诚,甘愿牺牲。涂地:涂抹在地上。源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与项羽战荥阳……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 【粉身碎骨】 身骨粉碎。指为某种目的而丧失生命。也喻被彻底摧毁的下场。 ﹝例﹞ 今得相随,大称平生。虽肝脑涂地,无恨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慧梅低声说:“我看他倒是真心拥戴父帅的,不管当着我的面,还是不当我的面,他总是说,父帅名在谶记,确是真命之主,他一定要粉身碎骨为父帅效力。(姚雪垠:《李自成》) 肝脑涂地gān nǎo tú dì形容人死得很惨。也表示尽忠竭力,甘愿牺牲。 〔例〕为了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即使~,我也在所不惜。 【提示】多作谓语。 肝脑涂地gānnǎo-túdì肝血脑浆流了一地。 ❶形容人惨死的情景。 ❷用以表示尽忠竭力,不惜牺牲。 肝脑涂地ɡān nǎo tú dì肝脏和脑浆溅抹于地上。 ❶ 原形容人惨死的情景。 ❷ 后多形容对人赤胆忠心,不惜牺牲生命。也作“肝胆涂地”、“肝心涂地”。 肝脑涂地gān nǎo tú dì【解义】 涂:涂抹。指用生命来报答恩人或尽忠诚。也形容惨死的情景。 【用法】 表示不惜牺牲生命,为做某事的,用此语。 【例句】 他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即使~,也在所不惜。 【近义】 粉身碎骨 肝脑涂地gān nǎo tú dì内脏血液和脑浆统统流在地上。指人惨死。常在表示忠心时用,等于说甘愿以死报效。苏雪林《〈阿Q正传〉及鲁迅创作的艺术》: “辛亥革命起时,仅有陆钟琦、黄忠诰几个书呆子死难。封疆大吏平日自称深受国恩,势必~以报的,逃得比谁还快。” 肝脑涂地gan nao tu di涂:涂抹。肝血和脑髓涂满一地。形容人惨死的情景。也表示尽忠竭力,不惜牺牲生命。 【也作】肝胆涂地 【近】粉身碎骨赴汤蹈火 【反】贪生怕死苟活性命 粉身碎骨 肝脑涂地fěn shēn suì gǔ;gān nǎo tú dì涂:流淌。形容人为正义事业而不惜牺牲生命,悲惨地死去。巴金《月夜鬼哭》:“胜利给我们的亲人带来饥饿、痛苦与贫困,在另一些人中间却充满着荒淫与无耻。我们~所换来的新秩序决不是这样!” YYST【肝脑涂地】gān nǎo tú dì肝脏脑浆都流在地上。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不惜任何牺牲。涂:涂抹。也作“肝胆涂地”。 肝脑涂地gānnǎo-túdì〔主谓〕 涂地,涂抹在地上。肝血脑浆流了一地。形容死得很惨烈。语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与项羽战荥阳……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现我等禁军十万,已奉迎新帝,尔等数人,尚为谁守? 徒累得一城人民~,岂不可惜!” △ 褒义。用于形容忠烈。 【近义】杀身成仁 以身殉国 粉身碎骨 以身许国 马革裹尸。 也作“肝脑胆地”。 肝脑涂地gān nǎo tú dì肝脑:肝脏和脑浆。涂地:涂抹在地上。原形容死得惨。后形容竭尽忠心,不惜牺牲。《史记·淮阴侯列传》:“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脑涂地,父子暴骸骨于野,不可胜数。”也作“肝胆涂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