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g·哈勃勒和a·庇古的实质现金余额效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G·哈勃勒和A·庇古的实质现金余额效应

G·哈勃勒和A·庇古的实质现金余额效应

G·哈勃勒是美国经济协会、皇家经济学会会员,美国哈佛大学名誉教授;A·C·庇古(1877~1959年)是马歇尔的嫡传弟子,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福利经济学的倡导者。针对凯恩斯理论体系中所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制度,或严格而论,自由升降的价格制度,并不能自动保证充分就业的实现的论点,哈勃勒和庇古先后提出了“实质现金余额效应”的理论,以证明市场经济确有自动调整至充分就业的机能。这一理论在经济学文献中,通常也称之为庇古效应。
哈勃勒和庇古认为,储蓄函数中应加进实质现金成为独立变数,而储蓄与实质现金成反比关系,即实质现金越多,储蓄越少,反之亦然。同时,他们又假定一切价格(包括工资和其他物价)均能自由升降,而且,金融当局也有能力充分控制货币量。若设经济出现衰退和萧条失业等现象,假如金融当局能将货币维持在一个固定量上,即M=M,而物价和工资又能自由下降,则实质货币或现金量势必不断上升。在极端情况下,如物价趋向零,则实质现金趋向无限大,即(M/P)=∞但如实质现金无限增加,则储蓄无限减少(或从另一角度言,消费无限增加)。因此,只要实质现金继续增加,总体需求亦势必相应增加,直至经济达到充分就业限度为止。此一论据可用图12—4进行解释。

图12—4


图12—4中,纵轴代表储蓄与投资,右横轴代表正数利率,左横轴代表负数利率。S和I分别代表相对于充分就业的所得水平的储蓄线和投资线。根据凯恩斯理论,S和I相交的均衡利率,很可能是i1即一种负数利率。但在近代社会中,此一利率殆无可能存在,从而充分就业亦无从实现。但哈勃勒和庇古则认为,只要实质现金不断增加,则储蓄不断减少,即S不断向右移动。设S右移至S′,则相交点决定的均衡利率i2为正数利率。换言之,充分就业完全可以在正常利率的水平上实现。
☚ A·庇古的实质现金余额效应利率论   A·庇古的余额说货币数量论 ☛
0000229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