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2.改良体系建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2.改良体系建设

2.改良体系建设

1954年以后,相继在各县(市)建立了改良站。到1988年全省已有国营家畜改良站160处,饲养种畜981头; 乡镇、集体和个人经营的改良站(点)5 773处,饲养种畜8 614头,在全省已形成布局合理,种畜配套的繁育改良体系。
为充分发挥优良种畜的作用,1958年河北省各国营改良站和部分(镇)改良站,都先后应用了人工授精技术,开展大牲畜繁殖改良工作。60年代初,为提高人工授精配种的受胎率,在全国推广张北县家畜改良站对配种母畜实行直肠妊娠检查技术,发展空怀母畜,尽快补配,提高人工授精配种受胎率。
为充分发挥奶牛和肉牛的优良种畜作用,河北省于1977年在石家庄建立种牛站,以后又在承德、张家口、唐山、秦皇岛、廊坊等地、市建立了种牛站和冷冻精液站点。1996年省种牛站从美国引进了39头种公牛,品种有西门达尔、夏洛莱、利木赞和荷斯坦,加快了全省黄牛改良的进程。

☚ 1.改良区划   (二)猪 ☛

2.改良体系建设

2.改良体系建设

1978年以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母猪繁殖力的提高和人工授精技术的普及推广,公、母猪数量相对减少,1979—1985年能繁母猪占养猪存栏的6.17%~8.19%,平均7.06%; 公、母猪比例为1:60~80,比1965年提高了50%~60%,母猪繁殖成活仔猪由 1962—1978年平均每年每头10.15头到1979—1985年增至为14.16头,增加了4.01头。
50年代初公猪多为户养,母猪发情时,由畜主赶着或用车接着母猪到养公猪的村去配种。近者一二公里,远者十几公里。1958年后,随着集体养猪业的大力发展,各养猪场多养公猪,并开展配种工作。各国营家畜改良站、食品站有的也养了良种公猪,为群众饲养的母猪配种,在配种方法上曾推广双重配种、重复配种和人工授精。进入80年代,开始大量引进瘦肉型公猪与本地母猪杂交,人工授精技术也随之普及提高。到1988年全省约有改良站、点4000多处,饲养公猪1.2万头,其中瘦肉型公猪7 893头。

☚ 1.改良区划   (三)羊 ☛

2.改良体系建设

2.改良体系建设

为了搞好品种改良,迅速提高当地羊的生产决策性能,河北省先后引进了苏联美利奴、高加索、斯大夫、阿斯卡尼、考力代、边区莱斯特、新疆细毛羊、澳洲美利奴羊及辽宁绒山羊、夏洛莱肉羊等。
1952年首先在张家口地区的张北、蔚县、宣化建立了3处国营改良站,由国家投资购买种羊、人工授精器械,解除了群众认为人工授精配不准、产羔难、养不活等思想顾虑,并培养农村授精员,增建输精点。1954年扩大示范区,在张家口地区怀安,承德地区的丰宁、围场,石家庄地区的灵寿、正定、藁城、赞皇等县建站38处。
随着绵羊人工授精技术的普及推广,广大群众对绵羊改良要求迫切。从1956年开始实行社办公助办法,即农业社出人、出场,自筹房舍,国家扶助种公羊和人工授精器械。1966年实行了三自 (生产队自购种公羊、自买药械、自己建站)一辅(国家技术干部辅导)的办法,并总结推广了严 (消毒要严)、准(发情鉴定要准)、稳(输精操作要稳)和三包 (饲养员包养好种公羊,放牧员包母羊发情鉴定,输精员包配种准胎)等经验,使配种受胎率逐步提高,一般母羊配种受胎率都达到80%以上。

☚ 1.改良区划   (四)鸡 ☛
0002441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