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853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853年清廷发行银钞。 1853年太平军在攻克南京城的过程中,使用了挖地道至城下爆破城墙的技术。 1853年希托夫[德]发现电解时,不同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称之为离子的迁移数。汤姆生首先将“能量守恒”原理应用于化学,提出在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是反应系统所含能量在反应前后的差异的量度。 1853年英人在上海开设老德记药房,为外国人在中国最早开设的西药厂。 1853年英国斯托克波特发生工人大罢工,获得提高工资10%的胜利。 1853年张福僖至上海受聘为墨海书馆译员,翻译天文、物理等科学书籍。1853~1860年间,他与艾约瑟合作完成《光论》一书的翻译,较系统地介绍了西方近代几何光学知识,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部光学译著。 1853年马松[法]首次使用玻璃管作低气压放电实验。 1853年奥地利与普鲁士订立商约。 1853年俄舰队在西诺普大败土舰队,这是帆舰时代最后一次大规模交战。 1853年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发表其名著《贫与罪》。 1853年亚洲最早从印度孟买为中心的铁路通车。 1853年3月15日,苏松太道吴健彰奉命致书英、法上海领事,请派兵船助清廷守南京。 1853年1月,侍郎曾国藩奉命在湖南帮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 1853年伍德[英]首创在皮下注射吗啡溶液。 1853年英国人伟烈亚力在上海用中文撰述《数学启蒙》2卷,介绍西方数学。主要是算术代数知识,介绍对数和高次方程的解法,第一次使用“代数”一词作为数学分支的名称。 物理学1853(咸丰三年)2月5日鉴于畿辅旗地买卖已十分普遍,户部遵议变通旗民交产章程16条。“查出私买旗地,免追花利”。“民人呈报升科,宽于期限”。“从前典当旗地,改立卖契”。“借名私买旗地,改归买主”(104,40册,1075页)。旗地买卖已合法化,旗地的特殊性日渐消失。 3月29日两湖素不产盐,绝大部分地区历来是淮盐的引地。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占领南京前后,长江道路梗阻。“淮盐片引不到,楚岸盐价踊贵”。“川中(盐) 枭贩因而乘之,皆千百成队,排列抬枪大炮,连樯东下”(王守基: 《四川盐法议略》)。1853年3月29日,清帝根据湖广总督张亮基的奏请,谕令 “四川总督借拨川盐二千引,迅速解赴湖北,以济急需”(104,41册,112页)。同年三月,户部奏准,“凡川粤盐斤入楚,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卖,不必由官借运。惟择楚省通私隘口……设关收税。……一税之后,给照放行”(骆秉章: 《楚省行销粤盐酌议抽税疏》)。1854年9—10月(八月) “于宜昌设局抽收厘金,嗣于荆州之沙市设立分局”(王守基: 前引文)。济楚私盐取得了合法地位。据湖北巡抚胡林翼1857年4月28日奏疏云: “是以近年两省食盐以川盐为大宗。两楚食盐皆系私商贩运,经川省之夔关,楚省之宜昌、沙市抽提课税后即准作为官盐任其所之。……惟视楚省盐价之长落以卜来盐之旺衰。……盐之来楚,其权皆操之商贩,不统于官”(胡林翼:《奏陈楚省盐法乞酌拨引张疏》。王、张、胡三文均见于 《皇朝经世文续编》,54卷)。是谓川盐济楚。市场的扩大使川盐产量急剧上升。光绪年间年产量约290余万担,几乎与道光年间的川盐总产量相等。(宋良曦、钟长永著: 《川盐史论》,188-189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3月底太平军攻占镇江、扬州,截断了清朝漕粮的河运路线。(本书编写组: 《近代中国史稿》,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124页; 陈旭麓主编: 《中国近代史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309页) 4月5日为应付镇压太平天国的反革命军事财政开支,清政府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是日,谕令发行银票(即 “户部官票”)。额面种类有一两、五两、十两、五十两。同年12月,清政府发出银票,各省试行,规定大省12万两,中省8万两,小省6万两(401,68页)。1860年3月1日,以宝钞、官票 “弊端百出”,“壅滞不行”,奏准 “以前之钞票照常收放,以后之钞票暂停制造”(107,349-352、412页)。历年银票发行量共达银9 781 200两,截至1868年4月11日止,银票收回34%,未收回者66%,全部成了废纸。(303,96、115页) 4月25日谕令发行铜大钱,额面种类为当五、当十、当五十。后又增加当百、当五百、当千。同时减轻重量,如原定当十大钱重六钱,减为四钱四分。同年谕令著各省铸当五百至当千大钱。1854年8月奏准将当千、当五百大钱收回。当二百、当三百、当四百者也同时停铸。当一百、当五十者于1855年停铸(303,104页)。当十大钱只能二、三折行使,1861年12月奏请停铸(107,203-211、265-266、295、304页。原来制钱一文,用铜一钱二分,见302页)。1853—1861年,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铸造的铜大钱合银约450万两。(401,58页) 4月30日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朝廷已用去二千七百余万两,不得不劝谕捐输。是日上谕: “凡绅士商民,捐赀备饷,一省至十万两者,准广该省文武乡试中额各一名; 一厅州县,捐 至二千两者,准广该处文武试学额各一名”。“如有一人一家,捐赀累万,及毁家纾难,接济粮台者,破格殊恩,不在此列。”(104,41册,189-190页) 5月5日上谕: “朕思开采矿厂,以天地自然之利还之天下……有裨民生。……当此军饷浩繁,左藏支绌,各省督抚务宜……于矿苗丰旺之处,督率干员悉心履堪,各就地方情形,奏明试办。”(104,41册,201-202页) 5月户部奏准设立第一批官银钱号,即乾豫、乾恒、乾丰、乾益,俗称 “四乾官号”,用户部宝钱局和工部宝源局所铸钱文作为票本,发行 “京钱票”,用以发放八旗兵饷。乾天九号( “四乾官号”加上1845年设立的五天官号) 发行过度,“市间银钱并重,独不以钱票为信”,纷纷挤兑。1861年11月30日,奏准将四乾官号裁撤。(107,477、482、485页; 303,91页) 6月29日除宛平县属珠窝山等处矿招商开采及其他各属勘有矿苗处所分别试行开采外,迁安、房山、怀来县属矿山因 “风水攸关……即行封禁。”(104,41册,333页) 6月(五月)(注) 为筹措江北大营军饷,江宁布政使雷以諴 “在江北,用幕客钱江策,创收厘捐”。“遣官吏分驻水陆要冲,设局卡,行商经过,视货值高下定税率,千取其一,名曰 ‘厘捐’,亦并征坐贾,岁得钱数千万缗”(《清史稿》,422卷,雷以諴传)。又据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 《清史编年》,9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67页,“坐贾按月收捐为板厘,行商设卡收捐为活厘,按获利薄厚,约取百中之二三,委员于附近扬城之仙女庙、邵伯、宜陵、张网沟等镇各米行开始实行”。时间从《清史编年》。 7月21日“军兴三载,靡饷已至二千九百六十三万余两……现在部库仅存二十二万七千余两。……特再申谕各直省督抚大吏……力筹济时之策,权宜变通。”(104,41册,391-392页) 8月18日上谕: “前据户部议奏,江广等省(指湖北、湖南、江西) 咸丰三年应征漕粮,由官折价解京,民间完纳,悉仍其旧,不许以折银之议,向民间更改旧章,借口浮收勒折,已降旨依议行矣。……此次新漕仍照旧章完纳,由地方官折价解京,与民无涉。”(104,41册,461页) 8月25日谕令热河都统毓书广开银矿、矿洞,加工采办。(104,41册,479页) 9月7日刘丽川领导的小刀会在上海起义。三小时内就占领了上海全城,知县被处决,上海道台吴健彰逃进了租界。(306,41页) 9月9日小刀会起义的当天,设在租界区的海关官署就被洗劫一空。次日英国皇家炮舰斯巴达人号(Spartan) 的水兵占据了这个官署(312,160页)。是日,英国驻沪领事阿礼国(R.Alcock) 向英商公布了一个《海关行政停顿期间船舶结关暂行章程》,规定由英国领事向英商代征海关税饷。所有税款,都可以不交现金,而 “是以各该当事人的票据缴纳,不过所出票据限40日内在上海向中国海关监督凭票付款,但此条尚有待于女王陛下的批准”。美国副领事金能亨(E.Cunningham) 也公布了一个内容大致相同的章程。不过把保单是否兑现一项删去,变成了没有谁能够担保这些保单是否能兑现。是为帝国主义侵夺中国海关权之始(319,14-15页; 306,41页;406,103页)。 11月27日因 “军饷急需,又难缓待”,上谕: “所有山西、陕西、四川三省咸丰四年钱粮。即行借征一年,于今冬开征。明年春季全数征完。其咸丰五年钱粮,即于明年秋季接征,按年递推”。此乃近代中国预征田赋之始( “议属创行”)。(104,41册,708-709页) 12月19日山西巡抚恒春以山西已预捐盐课,请求暂停借征钱粮。是日,遭到咸丰帝的严厉批驳。谕令 “该抚督饬司道,先将盐务捐课及劝捐纳盐事宜,迅速筹办,报部听候拨用,一面仍遵前旨,妥筹借征,总期并行不悖,毋误急需。”(104,41册,752页) 12月24日谕令发行宝钞(即 “大清宝钞”),额面种类有五百文、一千文、一千五百文、二千文、五千文、十千文、五十千文、一百千文。同年12月24日开始发行。“凡民间完纳地丁钱粮……均准以官票宝钞五成为率。官票银一两,抵制钱二千; 宝钞二千,抵银一两,与现行大钱制钱相辅而行”。1860年12月11日后,仍有少量发行。1861年始裁撤宝钞总局分局。共发行27 113 038串,折13 556 519银两。(303,88、102、115页;107,377-378页;104,41册,765页) 12月28日上海道台吴健彰以浦东陆家嘴碇泊的两艘中国炮舰作为水上海关。次日,奥国船 “罗伯特号”不把水上海关放在眼里,既没有缴纳也没有答应缴纳分文关税,就扬帆而去。英、美、法三国领事一致认为水上海关根本不能执行海关章程,无权征收关税。法国领事说法国商船 “不完纳海关的一切征课和税项”。水上海关被英、法炮舰赶跑了。(312,168-169页;406,106-108页) 1853年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漕粮实行改折。长江流域继续征实起运的只有改行海运的江浙了。(302,450-451页) 3月19日太平军攻破南京城,次日完全占领南京。太平天国定都于此,改名天京。(罗尔纲: 《太平天国史稿》,4页) 3月东王杨秀清采纳钟芳理的建议,设机匠衙于南京砂殊巷,封芳理为恩赏丞相,督理机织生产。凡金陵索业机织者皆入衙织造,分丝络经,限日缴缎若干,并立营伍,亦有前后左中右各名色,秩然不紊,与军营无异。其后遂普设诸匠营,使百工技艺皆有所归,各储其材,各利其器。天朝凡有所需,无不立办。(钟芳理传,见罗尔纲: 《太平天国史稿》,263-264页; 《贼情汇纂》 2卷,见161,3册,62-63页; 《金陵杂记》,见161,4册,618页) 4月30日—5月2日为刺探太平天国情况,英国公使文翰(S.G.Bonham) 于1853年4月22日乘军舰神使号(Hermes) 从上海沿长江西驶,4月27日抵达南京。4月30日,文翰致信太平天国领导人,历数英国根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的特权,暗示太平天国承认它,表示在清政府与太平天国之间保持中立。5月2日,杨秀清、萧朝贵致信文翰,对承认不平等条约,没有明确答复,只说对 “不远千里而来的”英人表示欢迎,并且表示: “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对英国军舰未经太平天国同意,擅自闯入长江,侵犯中国主权,没有表示丝毫抗议。称对方为 “英酋”,则表明他们不了解近代民族国家之间应有的外交礼节。(161,6册,908-910页; 335,37-43页) 5月3日神使号抵达镇江,太平天国镇江守将罗大纲明确警告文翰的随行人员、英国驻沪领事馆翻译密迪乐(T.T.Meadows): “不应再卖鸦片。”(161,6册,906-907页) 5月(四月) 太平军攻下南京后不久,颁布 《待百姓条例》,宣布: “不要钱粮,但百姓之田,皆系天王之田,收取子粒,全归天王。……铺店照常买卖,但本利皆归天王,不许百姓使用。”(161,4册,750页) 6月5日东王杨秀清重新颁布 《诰四民安居乐业谕》: “……士农工商,各力其业。自谕之后,尔等务宜安居桑梓,乐守常业,圣兵不犯秋毫,群黎毋容震慑。当旅市之不惊,念其苏之有望。”(165,87页;168,111页) 7月23日太平天国西征军进围南昌后,邹树荣于是日作 《江省被围感赋七律三首》,除肯定了太平军 “秋毫无犯”,指出清军 “烧城外屋,怜他真作乱离人”外,还写到了太平军的征税情况。“计亩征粮忧富室(乡间计田一石或出谷一石二石不等,分与无田者食,于是有田者多受累),得钱相博快游民(乡间无田之人,或以米易钱,相聚赌博,无故得食,此风最不可长) ”(163,71-72页)。这是向地主征收田赋,赋额颇重,并且以一部分分与 “无田者”。不久,又在湖北开征,“以种一石终岁责交钱一千文,米三石六斗核算,注于册籍,存伪州县监军处备查,无上下忙卯限诸章程。”(《贼情汇纂》,卷十,见161,4册,275页。此事的时间,据 《太平天国运动史》,149页) 7月“癸丑六月,贼在江宁于所虏铜匠中觅能铸钱者得十二人,封四人为铸钱匠,职同指挥,设厂开炉鼓铸。……铜匠……铸不如法,屡铸皆不成轮廓,字亦模糊莫辨,遂停止。”(《贼情汇纂》,见161,3册,279页) 9月石达开攻克安庆后,“张伪榜……收罗无赖充伪乡官,征租赋,立榷关于大星桥各属,支河曲港,遍设伪卡,苛敛杂税。”(李滨: 《中兴别记》,见166,2册,145页) 12月(太平天国天历癸好三年十一月) 汪士铎 《乙丙日记》 载: 在南京郊区陈墟桥蔡村,太平军已实行 “着佃交粮”。佃户 “交长毛钱粮,不复交田主粮矣”(转见罗尔纲: 《太平天国史事考》,北京,三联书店,1955,205页)。又据 《忆昭楼时事汇编》 卷三(162,5册,382页): “昨有太平店友云,(咸丰三年七月) 二十二日,逆匪五六千人,内有十七指挥,在近城各乡邀乡老数人,口称现在田稻将割,每亩交纳粮稻三十斤。乡老回称我等均系贫民,此等事要向田主去说……”这也是着佃交粮。据郭毅生同志考证,太平应为安徽省太平府,即今当涂县(见336,96页)。 1853年“织缎为江宁巨业。”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前,南京城内用于织缎的织机共有三万五千台,附近乡村共有一万五千台。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后,“织工流离四散,缎业因之萧条。”机户大半逃亡于江北之如皋、通、泰及江南之苏松等处。吴江盛泽镇和杭州的丝织业也衰落了(142,1卷,601-602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