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仪器装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仪器装置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 光源——发射待测元素的锐线光谱; 原子化器——产生待分析试样的原子蒸汽; 分光系统——分出共振线波长; 检测系统——检测器、放大器、读数装置和测量吸收。 (一)光源 光源的作用是供给原子吸收所需要的足够尖锐的共振线。 1.空心阴极灯 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原子吸收光源就是普通空心阴极灯。 当空心阴极灯的正负极通电后,电子由空心阴极位降区、负辉区流向阳极,并使充入的惰性气体电离。然后惰性气体的 图2-14 空心阴极灯示意图 内充低压惰性气体(氖、氩、氙、氦) d-阴极位降区 g-负辉区 空心阴极灯的光强度与灯的工作电流有关,增加工作电流可增加灯的发射强度。但灯的工作电流过大,会使阴极溅射增强,产生自吸现象。如图2-15。 图2-15 不同电流时 工作电流过高还会使填充气体“消耗”加快,从而缩短灯的寿命,使阴极温度过高,造成阴极物质熔化。但灯的工作电流过低也不好,因为放电不稳定,而且光强度过低也不利于测量。由于每种灯都选定了一个最大工作电流值,使用时不应超过此极值。 2.多元素空心阴极灯 采用多元素灯可免去换灯的麻烦,减少预热消耗的时间,还可降低原子吸收的成本。现已应用的多元素灯中,一灯可测六、七种元素,它是在同一个灯中用几种元素制成阴极,要求各元素的挥发率和原子蒸汽浓度要趋向一致。对谱线复杂的元素,要注意相互间的干扰。对组成元素要进行适当选择,使吸收线和干扰线之间至少要相距 (二)原子化系统 原子吸收光谱主要是基态原子参与吸收,因此,必须将以化合物或分子状态存在的试样进行原子化。分析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子化情况,所以,试样的原子化是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关键之一。一般还分为非火焰原子化及火焰原子化系统二种方法,常用的是火焰原子化法。即试样经化学处理制成溶液后由喷雾器吸入雾室,然后以雾珠状态进入火焰,最后在火焰高温下蒸发解离成基态原子。 将喷雾试样原子化的方法又分二种类型:全消耗型和预混合型。全消耗型的燃烧器,是将溶液直接喷入火焰,亦称紊流燃烧器。预混合型是用喷雾器将试样溶液雾化,在雾化室内将较大的雾滴除去,以使试样雾滴均匀化,再喷入火焰,亦称层流燃烧器,一般仪器多采用此种方法,简图见图2-16。 图2-16 喷雾—燃烧器示意 喷雾器的构造多用同心圆式的,雾化速度2-20ml/min,其雾化效率在5-10%之间,在雾化器喷嘴处5-10mm间安装冲击球,对提高雾化效率有显着作用,有的还在混合器中设扰流器。燃烧器的种类有单缝燃烧器、三缝燃烧器、气体屏敝式燃烧器等。通常空气—乙炔单缝燃烧器的火焰发射较弱、噪音较低、火焰中灵敏区较宽、易于对光、缝口不易堵塞,但气体耗量较多。 近年来非火焰原子化利用电流直接加热石墨或金属,取得较大成就,并已应用。其检出限可达10-12g数量级,一些元素的灵敏度可达10-14g,比火焰法高。但无火焰原子化的测定精密度较差,相对偏差约为4-12%,其中因试样微量引起的误差较大。 表2-6 火焰的温度 (三)分光系统 分光系统的作用是将欲测的吸收线与其他谱线分开。一般采用单色器。单色器的性能由色散率和集光本领决定。单色器的色散元件可用棱镜和衍射光栅。但棱镜的色散率低,而且随波长而变化,且长波区分散率小,不利长波区的分散,所以现代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多采用衍射光栅。它是利用光的衍射(绕射)现象分光,在金属或玻璃上刻条,每毫米刻600-2800条平行线,每毫米刻的线条愈多,其色散率愈大,并且不随波长而改变。 其色散率为: 式中:m——光栅级次; fz——暗箱物焦距; d——光栅常数; cosθ——衍射角。 由于θ很小, 在具体分析工作时,缝宽应通过实验来选定。 光栅分光系统是仪器最精密部位,不可轻易拆开,并须经常换硅胶防潮。 (四)检测系统 检测系统的作用是将来自锐线光源的入射光,经火焰样本原子吸收和经单色器色散后的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然后用电学系统放大后进行测量。检测系统一般包括光电转换信号放大、线信转换、量程扩大等,最后用电表、记录器数字电压表或数字打印机指示出原子吸收的程度,即吸光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