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局限性肠炎
慢性局限性肠炎也称局限性回肠炎或克隆 (Crhon)病,为胃肠道的一种慢性、复发性、肉芽肿性疾病。小儿少见。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或免疫有关。
本病病变多位于回、盲肠,偶累及空肠及结肠。病变可限于一处或节段分布,间以正常肠曲。肠管呈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症,可引起淋巴阻塞和淋巴组织增生,若有溃疡时可导致肠内外瘘管形成,亦可因肠管狭窄而发生阻塞。
本病很少于10岁前起病。症状多样,早期有腹痛、轻度腹泻及发热,颇似急性阑尾炎。腹痛常见于右下腹,但也可于其他部位。粪便稀薄,可带有粘液或脓血。全身症状视病程长短、并发症及对生长发育、营养的影响而定。病程长者可有间歇性症状加剧。食欲减退、精神萎靡、消瘦、发育迟缓。可于右下腹形成局部脓肿或瘘管。瘘管也可发生于肛门周围且涉及结肠下段。乙状结肠镜检查见肠粘膜皱襞粗乱、有溃疡或息肉。钡剂灌肠或钡餐可发现单发性或多发性局部肠狭窄,肠段变硬呈“线状”或显示瘘管。
诊断本病需靠病史,病程演进和X线钡剂检查,主要应与结核性肠炎鉴别。
治疗尚无一致意见,主要为对症和支持疗法。严重病例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缓解症状。有肠梗阻、穿孔、瘘管及长期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慢性局限性肠炎
慢性局限性肠炎,1932年由Crohn首先报告,又称为Crohn病。也称局限回肠炎、末端回肠炎。本病系原因不明的肠道非特异性、慢性炎症。5岁以前罕见,5岁以后发病率逐渐增加。病变可侵犯整个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呈节段性,以回肠末端为主。肠管肥厚、狭窄,肠壁淋巴管阻塞,全层纤维化,有淋巴细胞及炎症细胞浸润,周围有巨细胞,肠系膜增厚有血管翳。可合并有溃疡性及肉芽肿样结肠炎或肠道外胶原性疾病。
早期症状模糊,有腹泻、腹痛; 转入慢性期即有右下腹压痛及局部肿块;出现疲乏、消瘦、食欲下降、生长发育迟缓、贫血、低热等症状。少数伴有结节性红斑、关节炎。也可形成内瘘、外瘘或肠间脓肿。钡餐或钡灌肠可见小肠狭窄、变硬,如铅管状,肠腔狭窄不严重时可见粘膜纹理紊乱和息肉样变。狭窄近端的肠管扩张。
急性发作时有腹痛及右下腹压痛,常误诊为急性坏死性肠炎或急性阑尾炎。慢性期伴有肿块者,应与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鉴别。此外,可作大便培养、虫卵检查及痢疾的凝集试验,以排除其他疾患。肛管粘膜活检可帮助诊断。
肠梗阻症状出现前可对症治疗,进少渣饮食,给止痛、止泻药物,抗生素及激素。手术适应证,
❶非手术治疗无效。
❷影响肠道消化吸收,生长发育明显迟缓。
❸疤痕狭窄引起慢性肠梗阻或肠穿孔。
❹有肠间脓肿内瘘 (膀胱、阴道)或外瘘形成。
❺肿块明显,不能排除肿瘤。
❻有顽固性恶性贫血或低血浆蛋白。
手术主要治疗外科并发症及防止病变发展。方法有:
❶病变范围局限,一般状况良好者,行回肠及右半结肠切除术。
❷病变广泛,粘连严重,肠管不能分离,行近端回肠与横结肠吻合。
❸合并溃疡性结肠炎者行全结肠切除,或作回肠永久性造瘘术。术后5年内复发率为18~50%。极少病例可有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