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慢性支气管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慢性支气管炎

一种呼吸系统疾病。1992年中国统计患病率约为3.2%。50岁以上患病率可达15%左右。其中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凡咳嗽、咯痰或伴喘急,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两年或以上,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可作出诊断。急性发作期治疗以控制感染为主,一般先用青霉素G 80万IU,肌注,每日2次或240~480万IU静脉滴入。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系因微生物、物理、化学、过敏等因素作用于支气管而引起的一种支气管慢性炎症,发病率很高,可并发肺气肿等,是危害人民健康严重的疾病之一。由于本病常反复急性发作,可使支气管粘膜上皮局灶性增生、鳞状上皮角化及萎缩性改变,部分有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程较长者支气管平滑肌及弹力纤维可遭到破坏,由于结缔组织增生而进一步导致阻塞性肺气肿。病人有长期咳嗽、咳痰史,每逢秋冬加重且清晨症状较重,常伴有不同程度哮喘、支气管扩张、感染等,经常急性发作者病情逐年加重。防治:春、秋、冬季注意防寒、防烟、防尘及过敏物刺激,提倡饮用白开水,控制感染,应用镇咳、祛痰、解痉类中药,亦可用增强免疫类药物及菌苗等。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肺、心疾患者。治疗应消炎、对症疗法、调整免疫、中医中药及防治感冒。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壁的慢性炎症。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多,临床表现有连续两年以上,每年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病理进展缓慢,常有急性发作。
本病的患病率因地区、年龄、职业、环境卫生与吸烟习惯等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我国北方高寒地区较南方温热地区患病率高;农村比城镇高;大气污染严重的大城市较郊区农村为高; 接触粉尘及有害化工气体的工人较一般工人为高;老年人较年轻人为高。据全国1971年六千多万人调查,患病率达3~5%,平均为4%,50岁以上平均为13%。
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原因尚未彻底明潦,可能与相互关连的多方面因素有关:
❶物理化学刺激因素:吸烟是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香烟含焦油、尼古丁和氰氢酸等化学成分,其中焦油引起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增生和变异;尼古丁作用于植物神经,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腺体分泌增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氰氢酸伤害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及其纤毛,削弱纤毛的清除功能。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吸烟时间越长,每日吸烟量越多,患病率也越高。大气污染尤其是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氯、粉尘及烟雾的增高,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❷感染因素:呼吸道的病毒、细菌及支原体感染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和复发密切有关。病毒感染以鼻病毒及粘液病毒较多见,但在流感流行季节则以流感病毒为主。人体在呼吸道防御功能低下时,病毒可侵入呼吸道粘膜,大量繁殖,损伤组织,为继发细菌感染创造条件。病人的痰液中常可培养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和奈瑟球菌,其中以前两者与病情加重、急性发作的关系较为密切。病毒与支原体造成的混合感染,更有利于细菌继发感染。
❸过敏因素:部分慢性支气管炎病人有IgE增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等反应呈阳性,提示本病与Ⅰ型或Ⅲ型变态反应有关。变态反应使支气管收缩或痉挛、组织损害和炎症反应继而发生慢性支气管炎。
❹气候变化: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对气候变化甚为敏感。气候突变,或微小气候温差大的环境中受冷空气刺激可引起支气管粘膜局部循环障碍,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受到抑制,粘液腺分泌增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使呼吸道局部抵抗力下降,气道阻力增加,分泌物潴留,导致继发感染,可能为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和症状急性加重的原因。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与人体抵抗力减弱,患有慢性鼻旁窦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削弱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有关。
主要的病理变化是支气管腺体及杯细胞增生、肥大。Rcid指数〔支气管粘膜下腺体(G)和支气管壁厚度(W)的比值〕可高达0.4~0.79,正常G/W值为0.14~0.36。Reid指数越大,提示炎症越严重,腺体越肥大而支气管腔也变得越狭小。杯细胞可向终末细支气管延伸。支气管粘液腺及杯细胞分泌亢进,大量粘液潴留,可造成阻塞及继发感染。镜检支气管粘膜的柱状上皮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变性、坏死、脱落,甚至鳞状化生;纤毛变短、断裂、参差不齐、卷曲、稀疏倒伏、互相粘连或脱落,纤毛基部线粒体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变性,影响纤毛活动的能量供应、减弱纤毛的运送功能。支气管粘膜下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管壁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增厚,软骨和平滑肌束可出现退行性变或萎缩。在哮喘型支气管炎患者则可见肌束增生、肥大。与小支气管伴行的小血管内可见血栓形成。病变侵犯外周的膜性细支气管 (直径<2mm)管腔,易因粘膜肿胀或粘液潴留而阻塞; 更因管壁菲薄,支撑作用弱、局部管壁易塌陷狭窄、扭曲变形成扩张。炎症自细支气管可延至周围组织引起纤维增生。细支气管的不全性阻塞可进一步发展成为肺气肿。
慢性支气管炎早期,常规通气功能检查可正常,但直径<2mm的小气道已有部分阻塞、陷闭,使闭合气量增高。病变进一步累及较大支气管时,可有气道阻力增加,常规通气功能如第一秒用力呼气量、最大通气量及最大呼气中段流速均轻度降低,肺活量正常或轻度降低,残气量也可稍有增加,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上述功能改变经合理治疗尚能恢复。若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则残气量明显增高,肺总量也有增加,通气功能达到难以逆转的损害。
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或伴有气急。起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病程进展缓慢,症状可反复加剧。咳嗽以清晨及睡前最明显,痰多为无色粘液性,感染重时亦可呈粘液脓性,偶尔带血。症状往往在冬季加重,春后转暖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继发感染时可有发热。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分为单纯型与哮喘型两型。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哮喘型慢性支气管炎除咳嗽、咳痰外尚有哮喘,并常伴哮鸣音。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一般无呼吸困难,哮喘型慢性支气管炎或晚期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哮鸣或呼吸困难。体检早期多无异常体征,或背下部听到干、湿罗音。病程长者可伴有肺气肿体征,出现紫绀。血常规检查可无异常发现,继发感染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多。X线检查有时可见肺纹理增粗和紊乱。如并发肺气肿,则两肺透亮度增加,膈肌低位。支气管碘油造影可见支气管壁轮廓不整、模糊中断、浓淡不匀,有时呈枯支状。
本病患者常易并发肺部急性感染,年老体弱者更易并发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可发展成为阻塞性肺气肿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有时咳嗽剧烈、肺泡及脏层胸膜破裂,可并发自发性气胸。
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慢性支气管炎不难诊断,但须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尘肺、慢性肺脓肿等,也应与慢性鼻咽疾患和心脏病所引起的慢性咳嗽相鉴别。
治疗依急性发作或缓解期而异。急性发作期患者咳嗽较剧,痰量增多呈脓性,或有发热、气急加剧,应适当休息并给抗菌药物治疗。一般先用磺胺类药物,如增效磺胺甲基异唑,成人每日2次、每次2片, 首剂4片,疗程约一周。四环素、强力霉素等能控制嗜血流感杆菌和肺炎球菌的感染,对慢性支气管炎也有效。常用剂量四环素为0.5g,一日四次,口服;强力霉素每次100mg,每日一次,口服,首剂200mg。上述药物治疗无效者,可用青霉素、羟基氨苄青霉素或其他广谱抗生素。中医辨证,外感风寒者,有咳嗽、痰白清稀、多泡沫,畏寒或发热,头痛,流清涕,舌苔薄白或腻,脉浮,可用小青龙汤:麻黄3g,白芍9g,桂枝9g,干姜3g,细辛3g,五味子4.5g,制半夏6g及甘草6g,以解表散寒,化痰平喘。外感风热者,有咳嗽、痰黄稠或白粘,口干咽痛或伴发热,苔黄腻,脉滑数,可用知母9g,黄芩9g,桑白皮9g,茯苓9g,麦冬9g,桔梗3g及生甘草3g,以辛凉解表,止咳化痰。若内热外寒,咳痰黄粘不爽,发冷、发热,胸闷口干唇红,舌红苔薄黄,脉沉数,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3g,杏仁9g,生石膏15g,生甘草3g,前胡9g及百部3g,以清宣肺热。本病肺、脾、肾三脏每多虚损,在清热散寒的同时应考虑肺、脾、肾本虚。杜鹃类中草药有不同程度的止咳、祛痰、平喘的作用。祛痰可用氯化铵0.3~0.6g、碘化钾0.3g、吐根糖浆2~3ml,愈创木酚甘油醚100~300mg等催吐性祛痰药物,也可用溴环己胺(必漱平bisolvon) 粘液溶解性祛痰剂16mg,使痰液变稀以利于咳出。止咳可用复方甘草合剂,剧烈干咳也可选用咳必清25mg或咳美芬10mg。以上药物均可用每日3次。不宜使用中枢性镇咳药如可待因等以免抑制咳嗽反射使痰不易咳出。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有哮喘症状时可用平喘药,常用氨茶碱0.1g,或喘定0.2g,或羟甲异丁肾上腺素2~4mg等药物口服,一日3次。经上述治疗而喘息不能缓解时也可考虑短疗程(2周) 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如强的松5~10mg,一日3次口服。
本病在缓解期,慢性炎症暂时被控制,病理过程趋于稳定,症状轻微,但遇外因侵袭则容易复发。应注意避免各种致病因素,提高人体抗病能力,以巩固疗效。中医治疗采用“扶正固本”疗法,按肺、脾、肾三脏的虚象辩证。临床上本病常为脾肾阳虚,可根据病情选用补中益气汤 (黄芪、党参、白术、当归各6g,炙甘草、陈皮、银柴胡、升麻各3g)或金匮肾气丸(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泽泻、丹皮、茯苓、桂枝、附子)每日9~12g分二次服。用上述扶正固本药时剂量宜小,也有加用一些活血药物如丹参、桃仁、红花等以改善血循环,促进机体代谢。对病情发展较快或频发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可在好发季节服用一些副反应小的广谱抗菌药物,如长效磺胺、四环素等,作预防性治疗,可获一定效果。气管炎菌苗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具脱敏作用。常用三联菌苗皮下注射5~10天一次,第一次0.1ml,以后每次递增0.1~0.2ml,如无全身及局部反应则可增至0.5~1.0ml为维持量(3岁以下以不超过0.5ml为宜)。长效气管炎菌苗可一个月注射一次;口服菌苗虽然方便,但疗效较差。灭活卡介苗(死卡介苗) 的作用机理与气管炎菌苗相仿。采用每周1~2次皮上划痕接种。治疗可长达1~2年。但高热、恶病质者禁用。此外,核酸酪素注射液能增强机体对炎症的抵抗能力,改善症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尤其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的病人,进行轻度运动和呼吸锻炼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呼吸功能和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抵抗力,但要持之以恒才能收到一定效果。呼吸锻炼主要是腹式呼吸的锻炼(参见“康复治疗”条)。
戒烟、改善环境卫生,治理“三废”,消除大气污染以防止有害粉尘及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刺激是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措施。此外,应注意个人卫生,改善居住条件,并积极防治感冒及各种呼吸道疾病。

☚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气肿 ☛

慢性支气管炎

chronic bronchiti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4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