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背越橘
【名称出处】:《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概况】: 异名 大树萝卜、鼠刺叶乌饭树(《云南药用植物名录》),糯米柴(贵州),小龙木(广西)。 基源 为杜鹃花科乌饭树属植物黄背越橘的枝、叶和根。 原植物 黄背越橘Vaccinium iteophyllum Hance 形态 常绿灌木至小乔木。 幼枝有锈色短柔毛。叶革质,叶柄长约3mm,下面密生短毛。 总状花序腋生,长4~6cm,总轴、花梗和花萼有短柔毛;花梗长3~4mm;苞片和小苞片披针形,早落;花萼长2mm,裂片三角形;花冠筒状,长7~8mm,白色带粉红,项端5浅裂;花药顶端长管状,背面有2芒,花丝被毛;子房下位,有毛。浆果球形,直径6~7mm,红色,稀被毛。 花期4~5月,果期6月以后。(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208页.图4369)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400~1500m的山地灌丛中或林下。 分布于中国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 【药性】: 主治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叶:用于风湿骨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