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鳑鲏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鳑鲏鱼 【概况】: 异名 鲕鱊鮬、鳜鯞(《尔雅》),青衣鱼(崔豹《古今注》),旁皮鲫(《尔雅翼》),鮬鱼(《滇南本草》),文魮(《医林纂要》)。 基源 为鲤科动物中华鳑鲏,药用其肉。 原动物 中华鳑鲏鱼Rhodeus sinensis(Gunther) 形态 体侧扁、卵圆形。头小,眼大,口端位,下颌稍短于上颌,无须,鳃耙短小,外侧10枚。 下咽齿一行,5~5,齿面光滑,无锯齿。侧线鳞不完全,仅在鳃盖后缘有侧线鳞3~7片。背鳍条2,9~11起点在体中部,略近尾鳍基部。臀鳍条2,9~11,起点和背鳍第4根分枝、鳍条相对。背鳍和臀鳍的最后一枚不分枝鳍条基部较硬,末端柔软。 尾鳍分叉。体侧上部每个鳞片后缘都有小黑点。自最后第3个侧鳞开始沿尾柄中线有一条黑色的纵纹,臀鳍起点的正方之后黑色纵纹更加显著。鳃孔后方第1个侧线鳞及4、5个侧线鳞上均有一个很不明显的黑斑。 (图见《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216页.图232) 生境与分布 生活于江河、湖泊、池沼中。以藻类植物为食。分布于华东、华南一带,以及长江流域与其附属水系。 。【生药】: 采集 捕捞后,除去鳞及内脏,取肉鲜用。 【化学】: 肌肉含蛋白质、肽类、氨基酸、脂肪、胆固醇、胡萝卜素、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等多种酶。脑含乙酰胆碱酯酶。 参考文献 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中国药用动物志(二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16 【药性】: 性味 ❶ 《滇南本草》:“味甘”。 ❷ 《医林纂要》:“甘,温。” 功效 补益脾胃,解毒。 主治 久病体虚,痘毒。 ❶ 《滇南本草》:“煮食令人下元有益。添精补髓,补三焦之火。”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 。【临床应用】:食疗 《食物本草》:“治脾胃不足:鳑魮鱼适量,煮熟食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