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钱轻银论
中国古代主张以铜钱取代白银的观点。明末学者王夫之(公元1619年~1692年),在《读通鉴论》等著作中提出用银有害而用铜钱有利。针对当时铜钱处于银货币的附属物地位,他认为“白银之用流行于天下,役粟帛而操钱之重轻也,天下之害不可论矣。”“铜者,天地之产繁有,而人习贱之者也。自人制之范以为钱,遂与金玉珠宝争贵,而制粟帛材蔬之生死。”古代史的晚期,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林则徐(公元1785~1850年)奉旨查议,认为“地丁、漕粮、盐课、关税及民间买卖,皆因钱贱银昂,以致商民交困”,主张严禁民间私铸铜钱,查禁鸦片以阻止白银外流,以“查议银昂钱贱除弊便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