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阴骘
即积阴德。 “阴骘”原是暗中注定的意思,《尚书·洪范》:“唯天阴骘下民。”孔传:“骘,定也,天不言而默定下民。”后来“阴骘”常用指阴德。如宋苏轼《子由生日》诗:“方其未定时,人力破阴骘。小忍待其定,报应真可必。”中国古代人认为人的善恶总会受到冥报,故有“阴德”之说。如《史记·韩世家》说韩厥子孙为诸侯十余世,乃因韩厥帮助保护了赵氏孤儿,“此天下之阴德也”。阴德观念起源于先秦时代的鬼神观念,佛教传入后,与因果报应学说融为一体,流行十分普遍。 本回所说的“积阴骘”,就是一个佛教色彩很浓的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