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石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石碱 【概况】: 异名 灰硷、花硷(《纲目》)。 基源 石硷为蒿蓼等植物的灰汁加面粉制成的石块。 历史 始载于《本草衍义补遗》。李时珍释其名曰:“状如石类硷,故亦得硷名。”又云:“石硷,出山东济宁诸处。彼人采蒿、蓼之属,开窖浸水,漉起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每百斤引入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如石,连汁货之四方,浣衣发面,其获利也。他处以灶灰淋浓汁,亦去垢发面。 ”据所述之用途、具硷性,其中可能主含碳酸钠以及淀粉、蛋白质等。现今多用的是天然产的碳酸钠经加工精制而成的。 中国张家口一带所产销的为天然产的石碱。工业上用的碳酸钠是用化学方法制造的。 形态 呈块状。淡黄色或灰白色,条痕白色。 体较重,质坚。 产地 内蒙古、山东、山西。 。【化学】: 主要含碳酸钾、碳酸钠等无机物质,还含淀粉和蛋白质等。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590 【药性】: 性味 咸、苦,温。 ❶ 《纲目》:“辛、苦,温。” 功效 软坚,消积,化痰,去翳。 主治 积块,噎膈反胃,目翳,疣赘。 ❶ 《本草衍义补遗》:“去湿热,消痰,磨积块。”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 外用:研末点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 《本草经疏》:“作泄,胃薄者忌服。”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摘元方》:“消积破气:石碱9g,山楂90g,阿魏15g,半夏(皂荚水制过)30g。为末,以阿魏化醋煮糊丸服。” 单方应用 ❶ 《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蛀毛癣:石碱30g,真豆油90g,混合炖化涂患处。” ” ” ❶ 朱震亨:“去湿热,止心痛,消痰,磨积块,去食滞,洗涤垢腻,量虚实用,过服损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