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劳动力
工业劳动力是劳动力资源的一部分,是指在工业中就业的各类人员,它是实际从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各类人员的总和。在现代工业条件下,工业劳动力应当是具有相当的生产经验、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能操纵现代生产工具或其他技术手段,直接或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工业劳动力是工业生产力中最革命、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人的劳动,就没有发明与创新,机器不会转动,原料不过是一堆死物。在现代工业生产发展中,科技人员、管理专家、熟练工人对推动科技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不断发展的作用,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更加重要。在现代工业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再生产经常是和产品的再生产同时进行的。这种再生产不仅表现为新的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劳动力质量的不断提高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要求由高素质的劳动者代替低素质的劳动者,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并推进现代化的发展。
在现代化工业的生产和管理中,劳动分工协作关系错综复杂,为了顺利地完成各项生产、工作任务,首先必须对工业劳动力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工业劳动力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进而探求合理地组织、计划和管理各类人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工业劳动力结构就是指工业中各类从业人员的构成及其数量比例关系。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工业劳动力进行分类,由此产生以下几种不同的工业劳动力结构:
❶工业劳动力的岗位职能结构,它是指从事不同职能工作的各类人员在工业部门中的构成及其数量比例。工业劳动力按其所处工作岗位职能的不同,可分为技术工人、学徒、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其他人员六类。
❷工业劳动力的部门结构,是指工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劳动力的数量比例。
❸工业劳动力的文化技术结构,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工业劳动力文化技术素质的普遍提高,拥有大学学历的工人、高等级的技工、拥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所占的比重明显上升。这种趋势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工业现代化需要大量专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我国劳动力资源,从数量上看十分丰富,但是素质不高。因此,加强工业劳动力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迫在眉睫。
❶重视就业前培训。就业前的培训,主要指劳动者在就业前,在完成初等或中等教育后所接受的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就业前培训,既可以造就具有较好素质的劳动后备大军,又可减少就业后培训给企业带来的压力。
❷坚持不懈地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这是生产技术不断发展变化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客观要求。为此,在职人员必须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使教育和劳动交替进行,全员培训和终身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有效利用工业劳动力的途径:
❶合理配置工业劳动力。首先,建立合理的就业所有制结构,拓展就业空间。其次,合理安排就业的产业结构,以多方面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再次,发展商品生产,建设小城镇,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形成就业的合理城乡布局。
❷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促使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❸改革工业劳动用人制度。包括: 实行 “面向社会、自愿报名、全面考核、择优录用” 的招工制度; 打破能上不能下的 “铁交椅”制度,实行有进有出、能上能下的用工制度; 实行企业内劳动优化组合、择优上岗、合同化管理制度; 改革固定的工作制度,实行灵活的工作制度; 实行 “先培训、后就业” 的制度。改革用工制度的关键,是给予企业完整的劳动用工自主权,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❹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指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由政府牵头建立的社会保险、社会补助和救济等保证经济和社会正常运行的支撑保障制度。它主要有: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医疗保险及失业救济、社会救济等。
❺健全和完善工业劳动保护制度。工业劳动保护是指工业企业根据国家劳动保护方面的法规,为本企业职工创造安全、卫生、文明的劳动条件,以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避免伤亡事故,防止职业病和女工保护。主要是要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加强劳动保护的管理、监督、检查和法制建设工作。
❻做好工业管理干部的培养、选择与使用工作。对管理干部的培训要经常化、制度化,选拔和考核要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