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工业动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工业动员

采用各种平战转换措施,改组或调整工业生产组织,提高军品生产能力,保障战争需要所进行的经济动员。

工业动员

工业动员gongye dongyuanmobilization of industry

国家将工业企业及其相应的体制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进行的活动。是国民经济动员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任务是为各经济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动力和技术装备,提高生产能力,保障战争需要。
工业动员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的规模和消耗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战前储备的军用物资,往往在战争的头几个月就几乎消耗殆尽。各交战国为了达到其战略目标,不得不进行工业动员,扩大军品生产,加紧武器装备、弹药、被服、装具和其他物资器材的生产。德国于1914年先后成立军事工业委员会和战争原料部,采取扩大军事工业规模,强制企业联合,扩建改建工厂等措施,大力发展军事工业。1915年军事生产占工业设备能力的35%,到1917年大约占75%, 1917年炮弹的月产量比1914年翻了一番。法国经过工业动员,1918年军事工业部门的工人比1914年增加33倍;1918年野战炮的日产量比1914年增长16倍,重炮弹约增长103倍;飞机月产量约增长28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的规模和消耗更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工业动员的规模日益扩大,军品产量不断增长,军品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比重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5%~25%,增长到35%~60%;武装力量所需物资器材,约有90%是经过工业动员后在战争过程中生产出来的。德国法西斯为发动侵略战争,早在1933年就秘密改组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扩大军工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迅速实施工业动员,采取强化管理机构、扩大重要基础工业的生产能力、挖掘被占领地区的工业生产潜力等措施,将全部工业力量集中用于战争。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将78%的民用工业投入军品生产;1941年7月1日至1945年7月1日的主要武器装备年平均产量,超过了德国1941年至1944年的年平均产量。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政府与私人投资750亿美元,新建军工厂1690多个,扩建军工厂970多个,还动员了9万多家民用工厂转产军用产品。
工业动员依据国家动员法令、计划,由政府组织实施。主要做法是:
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扩大军工生产规模,加强新式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增加军品产量;
❷调整工业布局,新建、扩建、改建和搬迁一部分工厂;
❸实施工业转产,将一部分民用企业改为生产武器装备、弹药的企业;
❹挖掘生产潜力,扩大生产资料的生产,使能源和原材料的生产适应军工生产的需要;
❺扩大被服、食品、医药等军需品的生产,使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重点保障战争需要;
❻实行战时军用产品的技术标准;
❼改革管理体制,加强集中管理,实行战时劳动制度,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世界上许多国家针对现代战争的特点,都强调在平时做好工业动员准备。主要措施有:
❶制定工业动员法规,使工业动员的各项准备工作法律化、制度化;
❷制定工业动员规划、计划,为平时的动员准备和战时扩大军工生产规模,以及民用工业转产军品等做出安排;
❸建立工业动员管理机构,组织和协调工业动员的实施准备工作;
❹工业生产建设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平时军工企业生产一部分与军品工艺相近的民用产品,民用企业生产一部分军用产品;
❺工业企业合理布局,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经济效益与国防需要兼顾;
❻加强新产品的研制,加速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培训技术骨干,为战时做好技术储备;
❼制定战时军用产品的技术标准;
❽加强标准化、通用化,尽量使军用产品与民用产品之间的零部件通用互换;
❾储备一定数量的战略物资,为战时扩大军品生产准备好关键的原材料;
❿进行必要的演练,以检验工业动员落实程度和可行性,使工业动员准备工作不断提高。

☚ 战时经济统制   国防工业动员 ☛

工业动员

industrial mobilizat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