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知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知性 亦译作“悟性”、“理智”。 表示认识的一种能力或思维发展一定阶段的方式的范畴。这一范畴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消极理性和积极理性)中已有初步轮廓。 在近代德国古典哲学中,成为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哲学家的术语。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人的认识可以分为感性、知性、理性3个环节。知性是把感性材料组织起来,使之构成有条理的知识。他认为知性所能认识到的只是“现象”;知性概念不是指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概括和反映,而是人脑天生就有的纯概念或纯范畴。 知性活动就是利用这些纯概念或纯范畴,如空间、时间、因果性和必然性等主观先天形式去整理后来获得的感性经验材料,使感性现象变成概念,变成有普遍规律性的科学知识。因此,知性只和我们的感觉经验有关,它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不能认识客观物质世界的本来面目,即不能认识“自在之物”。 康德进一步认为能超出这种经验范围并理解事物的本质的只有理性。 *二律背反实际上是康德辩证矛盾的知性表述,意味著向辩证理性的接近。康德把知性和理性严格区分开并把它们对立起来作为他的不可知论的证据。黑格尔则从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出发,认为知性和理性是辩证统一的两个范畴,是思维发展的相互联系的两个阶段。 知性是以抽象同一为原则的思维低级阶段,是具有局限性、抽象性等形而上学性的思维,因此知性只能产生片面的、死板的规定,作出相互对立且固定不变的论断,并在非此即彼的绝对对立中进行思维。同时,黑格尔还强调知性思维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他写道:“如果没有知性的帮助,不管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不能获得坚定性和规定性。”表述了知性和理性相互渗透的关系。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黑格尔对知性和理性所规定的这个区别是有一定意义的,因为“依照这个区别,只有辩证的区别才是合理的——是有一定的意思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45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