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直接原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直接原则 大陆法系国家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又称为直接审理原则,与间接审理原则相对。基本含义是,作为裁判者的法官和陪审员必须亲自接触案件的所有证据材料,将其在法庭审判中直接审查和采纳的证据作为裁判的基础。该原则有三方面的基本要求: 直接原则是大陆法系国家在18~19世纪进行的刑事司法改革中得到确立的,它所取代的是纠问式诉讼实行的那种书面和间接式的审判方式。目前,它与审判公开原则、言词原则等一起,成为大陆法系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的基础。实行这一原则,可以切断检察机关的侦查卷宗笔录与法庭裁判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尽量减少法官、陪审员与原始证据之间的隔阂和中介物,使他们尽可能通过亲自接触和审查证据来获得对案件事实的直接而新鲜的印象,从而保证裁判结论的合理性和客观性。但是,根据大陆法系国家刑事诉讼法典的普遍规定,直接原则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 直接原则在中国刑事诉讼法中也得到一定的体现。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同法第156条规定,证人作证,审判人员应当告知他要如实地提供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对证人、鉴定人发问。审判人员可以询问证人、鉴定人。同法第157条规定,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审判人员应当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同时,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上诉案件,一般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但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被告人以及听取其他各方的意见后,认为案件事实清楚的,也可以不开庭审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