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代谢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单位体积骨胳内的骨组织量减少,因此骨胳的牢固性降低,轻微外伤即可造成骨折。其好发部位在脊椎。股骨近端、桡骨远端及肱骨近端等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在女性绝经后最常见。这主要是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骨胳合成代谢刺激减少。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本病在老年人常与骨软化症同时存在。老年人由于体弱,饮食明显减少。因此,饮食中缺乏维生素D,使钙摄入不足,缺乏维生素C使胶原组织合成减少。同时老年人活动少,户外晒太阳少,影响阳光促成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过程。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有时无症状或为慢性腰痛。并发脊椎骨折时,可有明显腰背痛,疼痛可持续数周,随后症状消失。活动时疼痛加重,限制活动疼痛减轻,夜间床上翻身时疼痛加重。胸椎中段及胸腰段椎体易发生压缩性骨折,椎体前部骨质被吸收多,形成楔形塌陷,加以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椎间隙变窄,因而使老人身材变矮,或形成老年性驼背。严重时,下部肋骨可压在髂骨上。虽有明显驼背,但神经根很少受压,也不出现脊髓受压或损害。继发于转移瘤,病理性骨折的驼背,常合并有脊髓受压症状。当骨矿物质丧失在50%以上时,X线摄片上才有表现。可见到普遍的骨透亮度增加,对脊椎骨小梁影响较多,由于主要影响横形骨小梁,所以X线摄片上垂直骨小梁反较明显,以后垂直骨小梁也减少,椎体变空,骨皮质呈壳状。胸椎中段易发生压缩骨折,有时椎体塌陷。因受椎间盘压力,腰椎上下面可有双凹形改变。由于骨皮质内层被吸收,在长骨中表现为骨皮质变薄。骨质疏松症的血清钙、磷与碱性磷酸酶均正常,骨折后常有碱性磷酸酶稍高,当出现骨吸收时尿内钙的排出稍有增高。根据临床表现及X线摄片可以明确诊断,但需与下列几种病鉴别:
❶老年性骨软化症。特点为骨有机基质增多及钙化发生障碍。临床上常有胃肠道吸收不良、脂肪泻,胃大部切除史或肝病、肾病史。早期X线片不易区别,后期可有典型Loose带。严重病人可有长骨及胸骨变弯,骨盆呈三叶状畸形。血清钙正常或减低,血无机磷低,碱性磷酸酶升高,24小时排出的尿钙减少。
❷多发性骨髓瘤。是老年人较常见的骨肿瘤,血沉快是诊断的早期线索。骨破坏范围较广,头颅侧位X线片可显示穿凿样病变,血浆蛋白电泳可显示单项球蛋白增高,尿中Bence-Jones蛋白阳性,骨髓涂片有助于明确诊断。
❸老年人骨转移瘤较为常见,好发部位在脊椎,常为溶骨性破坏,特别是椎弓根破坏较明显,骨转移瘤患者常表现为重病容,体重下降及厌食。而骨质疏松症患者除伴有骨折所致伤残外,无其他症状。转移瘤病人血沉快。如能找到原发肿瘤,诊断较易,否则可用85Sr或99Tc双磷酸盐作骨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以帮助鉴别诊断,有时须做活检病理检查确诊。
老年人应适当补充营养和适度的体育活动。骨质疏松时,骨胳蛋白质和钙盐均有丢失,因此,适当增加饮食中的蛋白质与钙盐以及各种维生素可有一定帮助。适当的体力活动可刺激成骨细胞活动,经常户外晒太阳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药物治疗,一般认为补充钙可缓解疼痛、常用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若与维生素D联合使用,效果更佳。周期性应用性激素乙烯雌酚,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效果较好,可防止病情发展,有时可与丙酸睾丸酮联合应用。近年来发现高氟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低,并认为氟有成骨的刺激作用,故有人主张用氟化钠治疗,疗程一年。对老年人脊椎骨折的治疗,不宜长久卧床(一般二周已足够)。起床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必要时可穿带轻便支架。如有疼痛,可服止痛药,休息疼痛可减轻。骨质疏松发展缓慢,一般需要五年以上方在X线摄片上有所表现。在治疗后,骨组织虽有一定的合成代谢,但需要相当长的疗程后方能在X线片上显示好转。因此,一般以疼痛缓解,症状好转以及出现钙正平衡等作为判断疗效的依据。大多数病人脊椎虽有严重的X线改变,但不影响生活和寿命。但如由于骨质疏松症引起严重驼背,使呼吸功能受到影响,或引起髋部骨折,则可能对病人生命造成威胁。

☚ 骨胳关节与肌肉的老年性变化   老年人退行性关节病 ☛
0001693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7: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