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淫疮
❶ 病名。 出《金匮要略》。由心火脾湿,凝滞不散,复感风邪,郁于肌肤而成。初起形如粟米,瘙痒不止,搔破流黄水,蔓延迅速,浸淫成片,兼有身热。治宜祛风胜湿,清热凉血。 内服升麻消毒饮或消风散。外用青黛散或黄连粉、三石散外敷。 本病相当于急性湿疹。 ❷ 儿科病名。 指风湿疮疹蔓延全身的病证。 《诸病源候论》卷50《小儿杂病诸候·浸淫疮候》:“小儿五脏有热,熏发皮肤,外为风湿所折,湿热相搏身体,其疮初出甚小,后有脓汁,浸淫渐大,故谓之浸淫疮。”治宜祛风清热,渗湿收敛止痒。可用白鲜皮、儿茶、乌梅、五倍子、苦楝皮、紫草茸、黄柏、苦参、枯矾。 煎汁内服,外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