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领导与实施
天津市的小康村建设,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由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和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组织实施。首先明确了指导思想: 农村各项工作、各个部门都要围绕小康这个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以抓好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为切入点,统筹规划,密切配合,整体推动;从天津郊县的特点出发,因地制宜制定规划,组织实施,提前于全国实现小康;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牢牢把握“两手抓”的方针,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坚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真抓实干,讲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
小康工程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须加强组织推动,实行领导挂帅,部门参加,齐抓共管,梯次推进。
❶建立组织。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市农村工作委员会明确一位副书记具体负责,并成立了市小康村建设办公室。各区县也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和政府副区县长为正副组长的小康村建设领导小组。
❷制定文件。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于1993年初制定下发了 《关于开展创建小康村活动的意见 (试行)》。1994年2月作出了《关于对创建小康村活动加强领导的决定》,以文件形式印发区县执行。
❸分解任务。每年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办法,协商分解当年的创建任务,作为年底目标考核的依据。区县也相应地层层分解到村。
❹动员发动。1993年创建小康村开始的时候,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和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专门召开了有乡镇党委书记共800人参加的 “天津市小康村建设动员大会”,以后,每年一季度,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和市农村工作委员会都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和明星小康村代表参加的“天津市小康村命名表彰大会”,对于上一年建成的明星小康村和小康村进行命名表彰,对当年的创建工作进行部署。各区县也相应进行表彰和部署。
❺派干部帮助。为了保证实现创建任务和目标,每年区县、乡镇都派下大批机关干部,到后进村和当年计划建成小康的村帮助工作。
❻整体推动。小康村标准涉及到的区县有关部门,都承担帮助创建小康村的任务,齐抓共管,团结协作,市小康办每年也都组织几次推动活动。
❼开展竞赛。1995年,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和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决定在区县开展“小康杯”竞赛活动,把小康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作为 “小康杯”竞赛的主要内容,形成激励机制,年底奖励前三名区县。
❽考核验收。小康村由区县验收,报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备案; 明星小康村由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和市农村工作委员会验收,每年年底前后组织验收活动。为此,专门制定了 《天津市明星小康村考核验收实施方案 (试行)》。
天津市在小康村建设中,突出了 “重在创建” 的思想,在创建上下功夫。
❶动员群众。小康村建设必须形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取得实在效果。上上下下采取各种形式,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广泛宣传创建小康村活动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以及先进经验、模范事迹,形成了一个人人想小康、户户干小康、村村奔小康的强大社会氛围。
❷研究措施。按照既定目标,制定实现措施,不搞形式,扎实推进。
❸抓住中心。各地发挥优势,下大力量发展经济,分别走工贸发家、农业开发、科技兴业等路子,在壮大经济的基础上,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
❹主攻难点。在创建工程中,着力解决四个难点问题,即:采取多种措施整顿后进党支部,使其尽快转化; 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尽快摆脱经济发展慢、水平低、规模小、实力弱的状况; 努力解决农村中信仰淡化、道德滑坡、风气不正、容貌脏乱等不文明问题,提高农民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素质和农村绿化、美化、净化程度; 切实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解决一些地方分配不公、为政不廉、治安不好等不安定因素,创建一个群众满意的良好社会环境。重在创建,使天津农村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村貌明显改观、农民安居乐业的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