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汉语音韵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汉语音韵学 ㈠学科名称。 见“音韵学”条。㈡音韵学著作。今人王力著。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原名《中国音韵学》,1956年中华书局重印时改名《汉语音韵学》。此书是一部音韵学教科书,旨在把这一门学问的正确概念介绍给初学者,因此,此书的体例颇具特色。第一,全书各章节都有正文和参考资料两部分,正文离开参考资料而独立时,是一部简明的汉语音韵学概要。参考资料博引古今中外学者的论述,与正文配合,则成为一部较为详备的汉语音韵学专著。适合初学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第二,全书分为“前论”,“本论”上、中、下,共四编。 “前论”首先介绍语音学常识;其次解释汉语音韵学术语;再次介绍等韵学。“本论上”论《广韵》,然后据以上考古音(本论中),下推今音(本论下),对语音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演变能够纵横兼顾,颇具匠心。第三,作者在此书的论述中主要是介绍前人的成说,但有时也提出自己的主张,如对于《广韵》的声母,作者向读者介绍了清陈澧《切韵考》的系联方法和结论(40声类),同时又提出广韵声母应有47类的主张;又如关于上古音,作者对自宋吴棫的《韵补》直至现代黄侃的古本纽19纽、古本韵28部的学说都作了介绍,但又批评了黄侃“古本纽”、“古本韵”之理论犯有“乞贷论证”的毛病;对于上、中古音的音值研究,作者介绍了瑞典高本汉所构拟的音,但又指出“有待于修正者甚多。 ”诚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此篇所述,什九为古今诸贤之说;一得之愚,则存乎取舍之间”。书中一些观点在作者后来的著作中有所修改。㈢音韵学著作。 现代董同龢著。原名《中国语音史》,后根据董同龢遗稿增补篇章而成。㈣音韵学著作。 今人李新魁撰。书成于1986年。 全书分为4编16章。第一编介绍历代韵书制作的情况及有关反切的问题,第二编叙述前人对《广韵》音系的研究及著者本人对这个音系各个具体问题的看法,第三编分析等韵的一些理论问题和解释有关的名词术语,并择要介绍若干种比较著名的等韵图,第四编介绍上古音研究的情况以及著者对上古音中有关声、韵、调各方面问题的一些见解。前两编大体上是传统的今音学,第三编是讲传统的等韵学,第四编是讲传统的古音学。本书是介绍和研究汉语音韵学的专门著作,书中的论述,有许多是采自前人的成说来介绍各家对汉语音韵各种问题的看法,比较侧重于近几十年来出现的新见解,有些地方是著者自己对音韵学理论、研究方法和分类提出的一些新观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